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河南 > 洛阳 > 名人

元怿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元怿(487年—520年),字宣仁,北魏孝文帝第四子,洛阳人。他11岁被封为清河王,深受孝文帝宠爱。他是北魏颇有名气的政治家。
  元怿从小聪明伶俐,一表人才,曾接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他博览经史子集,颇有文才,为人宽仁容裕,喜怒不形于色。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病逝,太子元恪继位,是为宣武帝。他重用彭城王元勰和清河王元怿等皇亲。元怿被任命为侍中、尚书仆射,是年他仅14岁。从此,元怿开始步入政坛。他“明于断决,割判众务,甚有声名”。但同时,宣武帝又重用舅舅高肇,且对之宠信有加。高肇擅权,并将阻碍他弄权的宗室王公大臣一一除掉。孝文帝临终前任命的6位辅政大臣司空北海王元详、尚书令王肃、左仆射广阳王元嘉、吏部尚书宋弁、侍中咸阳王元禧、尚书右仆射元澄,都被高肇陷害,或被免官,或被杀害。元禧被杀后,政事皆由高肇一人主持。他结党营私,“附之者旬月超擢,不附者陷以大罪”,尤其对元氏诸亲王,更是欲尽除之而后快。他常向宣武帝进言,要提防诸王,并让羽林军把守诸王宅第,“殆同幽禁”。
  高肇之女被立为皇后以后,高肇为尚书令,地位更加稳固。他多次变更先朝旧制,且拥兵于外,令朝野不安。于是,怨声载道。高肇不仅毫不收敛,反而步步进逼,并将矛头对准宣武帝的两个弟弟元怿、元愉。他屡次向元恪陷害二人。元愉最终“不胜其忿怒”,遂诈称得到元怿密信,说高肇要弑帝谋逆,于是,元愉于冀州起兵反叛,并自称皇帝。他很快被平定。高肇借元愉反叛案诛杀了元勰。元怿看到宗室亲王一个个被杀,自己又涉嫌元愉谋反案,恐不能自免,遂于延昌二年(512年)的一次宴会上公开指斥高肇,并提醒宣武帝要提防奸臣,不可大小事都交给高肇处理。
  延昌四年(514年),宣武帝去世,侍中于忠、崔光、侯刚等人迎立太子元诩登基,是为孝明帝。于忠等人奏请任城王元澄、高阳王元雍辅政。随后,诛杀高肇,并以元怿为司徒,胡太后临朝听政。不久,元怿又进位太傅,主持门下省事务。胡太后认为元怿是皇帝的亲叔,且“有才学闻望”,德高望重,遂委以朝政,“事拟周霍”。元怿也“竭力匡辅,以天下为己任”。正由于元怿“素有才能,辅政多所匡益,好文学,礼敬士人,时望甚重”,才致“海内才子,莫不辐辏,府僚臣佐,并选隽俊”。在他辅政后,北魏出现了“理无滞而不申,贤无隐而不举”的较为平稳的良好局面。
  元怿的刚正不阿,也得罪了权臣元叉。领军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他“恃宠骄盈,贪欲无限”。元怿不畏其势,“裁之以法,每抑黜之”。因此,元叉对他恨之入骨,想尽办法要除掉元怿。卫将军刘腾也是权倾内外,他对元怿也非常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共同陷害元怿。正光六年(520年)七月,他们以谋逆罪逮捕并杀害了元怿。消息传出,“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
  直到孝昌元年(525年)四月,胡太后重新执政,元怿之案才得以平反。元怿被追赠为太师、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重葬仪式。元怿墓即在今洛阳市北邙山南麓.
下一名人:元子攸
[以上内容由网友"Vincent"分享。]

以下与元怿相关信息:

以下元怿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