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梅花为南京市市花、雪松为南京市市树。
梅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为我国廿番花信之首,每岁2月开花,花容端庄静雅,傲霜迎雪,凌寒独放,被人们视为高风亮节的象征。
梅原产我国,四川、云南为其发源中心,南京植梅盛自六朝,梅花妆的典故就出于南朝刘宋时期,《宋书》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初七)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六朝以后,金陵赏梅给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诗文画卷,代表诗作有,唐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明焦《灵谷寺梅花坞》:"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藉草持壶燕坐,隔林敲石煎茶",林古度《灵谷寺探早》:"灵谷寺门幽复深,梅花回绕松林侧……书屋况在梅花里……空想梅影如山雪";王杞《古胜园梅花》:"千树梅花绕屋栽,南枝朵朵向人开";清屈绍隆《灵谷探梅》:"几树傍朝阳,犹承日月光,白头宫监在,攀折荐高皇。上苑樱桃尽,华林苜蓿长。春风空有意,先到独龙岗"。人们喜其"暗香浮动月黄昏"之香,慕其"仙姿洒落净无尘"之姿,敬其"傲骨梅无仰面花",好其"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之风采。民国时期,以梅花为国花。
南京古时植梅地有五台山(《上元、江宁乡土合志》载:"城内五台山民善植梅")、雨花台(《南京文献》载:梅花最盛,应推梅冈下刘园,不下四五百株")、清凉山(《山志》载:陶澍博山园植梅百株;《金陵园墅志》载:"清凉山朴园,修竹千竿,老梅数十本")以及钟山灵谷寺与梅花山。其他植梅地并以梅命名的有"梅花坞"、"拜梅庵"、"梅花弥望"(乌衣园)、"香地海"(随园)等。
建国后,南京植梅更为普及。1982年统计,全市露地植梅9000余株。1982年,南京市第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于4月19日通过了雪松为南京市市树、梅花为南京市市花决议。1983年又出现了"梅花路"(北京西路)、"梅花广场"(鼓楼广场)、"梅花岭"(古林公园内)、梅花品种园(中山陵园)、"梅园"(花神庙)等植梅赏梅地。1992年底,中山陵园雳沟(红桥),面积达26.7公顷,增植梅花300余株,至此总共达万株,园内亭、桥、阁、廊错落,,刻有咏梅诗句的湖石散立涓流小溪畔,同时,推行梅花盆栽、桩景、切花艺术和梅文化研究交流。
1983年,举办南京首次梅花展览会,此后,每岁皆有梅展举行。
1992年2月25日至3月25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主办国际梅花展览会,室内展区有20余省、市梅桩景、盆景400余件,插花作品100余件,日本第三次中国探梅考察团参加并赠送南京28个梅品种,作梅插花艺术、嫁接表演;室外区以梅花山为主,还有梅花研究中心品种园、珍珠泉"梅海凝云"、古林梅花专类园、鼓楼广场、北京西路等。
梅花经人工培育二千余年,现拥有240余品种,分食用与观赏两大类,食用果梅可腌渍、酿酒、入药等;观赏梅依枝条形态分直枝梅、垂枝梅、游龙梅三类,依花形花色分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绿萼型和洒金型。梅花喜温暖,自古长江流域栽培多,亦较耐寒,早春气温在0℃以下仍可开花,好阳光通风湿润肥沃土地,亦耐瘠薄,畏涝渍、硫化氢、二氧化硫。
适宜低山临溪成片群植,构成"香雪三十里"与"二十里香不断"群体美,亦可在庭院中丛植、对植、孤植,充分体现梅的个体美。
梅花开花期,南京为2月中、下旬~3月下旬。花枝可分长、中、短3种。长枝30厘米以上的花朵长,20厘米以下的中短枝开花多,2厘米的花枝也能连年开花,针状短枝能开花结实,但无叶芽,不能抽生新枝,一年后即枯死。梅树寿命很长。
新时期的南京对梅花更是钟爱有加,并逐步推向国内外,南京国际梅花节已举办了15个年头,成为南京市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之间流行氏族交错从表婚,亦即姑舅婚(指姑舅表兄妹三者间的通婚,这是群婚制的一种残余形式。姑舅表兄妹不属同一氏族,因此在实行亲兄妹间禁婚的群婚制时,姑舅表兄妹可以结婚,这在今天的维达人中...
始于15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
在众多的白洋淀民俗之中,放荷灯要算是参与人数最多、又能引人入胜的民俗之一了。解放前,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那是白洋淀放荷灯的日子。这天,荷花灿烂,月儿弯弯,也正是传说中天上牛郎织女鹊桥会面的日子。也许...
男方先给女方定婚的财理钱也可以叫定亲钱,在给钱的当天男方和女方两家人再坐一起吃个饭,并定下结婚的日期。这笔钱是给两个人购买结婚用品如家具、床等,不过现在多数结婚用品男方早在结婚前已购买,所以这财理也可...
重阳节,澳门居民纷纷外出,或祭祖、或登高、或合家吃饭喝茶,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印记。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重阳节当天,澳门人会像内地人一样登...
齐齐哈尔不仅是世界珍禽丹顶鹤的故乡,它还有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绿色食品之都等桂冠,而且还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集冰雪文化、湿地文化、宗教文化、流人文化、边疆文化为内涵的...
当年迦腻色伽王逝世之后,讫利多种族的人夺取了王位,大肆屠杀僧众,毁灭佛法。其中有一位比丘从法难中逃出,在诸国游历,朝拜圣迹。多年以后,他听说祖国的动乱已经平息,于是打算返回国中。在归途中,他遇到了一群...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处暑”到来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终止了,在我国许多地方,处暑意味着凉秋的开始。从这...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
孟加拉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少部分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他们忌讳星期五,认为星期五。象征着灾难和厄运,每逢星期五,他们忌讳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东西;斋戒期间,还忌讳在众人面前吸烟。在孟加拉国男性宜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