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洱海边上的白族龙舞

薰扆愺2022-08-19

洱海边上的白族龙舞

大理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江河湖泊遍布各地,历史上受水患较深,人们常常把与水患斗争的希望寄托于龙。所以,这里流传着很多关于龙的传说。白族人民喜爱龙,把龙作为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在白族地区,除了很多房子雕龙画凤外,还有龙头三弦,绣龙围腰等,最引人注目的要算龙灯。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十五,洱海边上的村村寨寨都要耍龙。

龙,根据各村的信仰和习惯,一般分为黄龙、黑龙、青龙三种。每年大年初一这一天,洱海边上的村村寨寨都沸腾了。天蒙蒙亮,喧闹的锣鼓,震落了满天的星星,响亮的唢呐迎来了金色的黎明。当灿烂的阳光刚刚洒满巍峨壮丽的苍山和碧波莹莹的洱海,各村由七、八十人组成的耍龙队伍就聚集在海滨、广场、院坝或村头的大青树下,作耍龙的准备。吃过元宵的白族男女,打扮得五彩缤纷,成群结队而来,自觉地围成一个庞大的圆圈,等着观看耍龙。紧接着三声隆隆的礼炮(白族人民称之为放地雷),欢乐的锣鼓声、唢呐声骤起。在这热烈的音乐声中,一个头包白布包头,身着白衣黑褂、穿绣花凉鞋、腰斜挂四块大花巾,眼戴墨青眼镜,额贴太阳膏的人,首先纵身进入广场,双手舞动着扎有宝镜、响铃和大红绸花的龙珠,引龙上场。

洱海边上的白族龙舞

舞龙头的,抬着一丈多高,张牙舞爪的龙头,左右摆动,上下盘旋,牵引着后面那些和引龙珠人同样装扮的二十多人组成的龙身、龙尾队伍,有节奏地跳跃着、摆动着、奔跑着。特别是那个耍龙尾的,身披龙甲衣,手摇蒲扇,变化各种动作,及时和龙头呼应,显得十分活跃而又有节奏。挂在龙身上的那些小圆镜和贴金,也随着龙身的滚动、翻腾,射出一束束闪亮的光芒。随着龙珠的指引,一忽而龙戏水,一忽而龙翻身、一忽而龙上天……。整条龙灵活地扭动着,仿佛腾空而起,十分壮观。耍龙时,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套数,可以围成圈耍,也可以在街上一路走一路耍。这个队伍的后面,分别由两人装扮成财神和黑虎,一路舞打,呼喊着“五谷丰登”等词语向观众祝贺。在优美的笛子声、吹叶子声的配合下,一对奇装异服的男女歌手,双双一手扶着竹子或柳树枝,一手挥动着牦牛尾或毛巾,一步一摇,一问一答地唱着花柳和大帛曲。他们一面走,一面唱,见景生情,随编随唱,十分悦耳动听。这个队伍过去,最后就是由十余对盛装艳服的白族青年男女组成的霸王鞭队伍,龙要耍到哪里,他们都要跟到那里,往往一口气要歌唱或舞蹈一两公里,使人赏心悦目,应接不暇。

洱海边上的白族龙舞

除此以外,白族人民还有一种别具特色的耍龙方式———滚火龙。“滚火龙”长约二十公尺,由十二节“龙骨”组成,龙衣多为红、黄两种,每节“龙骨”内安有一个铁夹,铁夹上夹二根油捻。参加龙舞的人有“龙老倌”二人,手执引龙珠;“龙姑娘”二人,均男扮女装,背草帽戴墨镜,手拿竹骨绸面扇;“霸王鞭”舞者四人。器乐以唢呐吹奏为主,伴以笛子、大鼓、小堂鼓、钗钵。“滚火龙”耍到农家庭院时,鞭炮、鼓钗银钵齐鸣,耍龙者点燃油捻腾舞,整条龙放出一束束瑰丽的烟火。龙越舞越快,烟火越烧越旺,龙打滚,大地火花弥漫,龙上天,长空烈焰蒸腾,围观者与舞龙者若置身于雾海火山之中,扑朔迷离,蔚为壮观,极富情趣。(摄影:飞翔在笼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