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凉伞古村—施秉古老苗寨的灵魂(2)

菀菀郎2022-09-17

凉伞,又称为凉伞屯。这个屯确实为军屯,明代时就设立了的。徐家干《苗疆闻见录》记载:“新城,四面皆山,在清水江北岸,为施秉属境……凉伞屯峙城东北,黄岑、高店(亦记作高甸)屹据城丁四五里之间,右沿清水江上下七八里,又有寨胆(亦记作寨丹)、竹林、平寨、鲤鱼塘、铜鼓塘,相互犄角。”说明了它的战略地位。

据《镇远府志》载:“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施秉县人,御史杨通宇奏,命总镇远林兆鼎,率所部罗联芳、王自贵等,克平黄岑、寨胆、旧州、白坝、沿江一带诸苗。又移师邛水,荡平绞罗、六埔、六利、巴野、梁上诸苗。随议平提调楊凌魁于施秉建楊坪营戍守。守备罗联芳于凉伞寨创建新城戍守。以黄岑、寨胆等处苗民繕兵繕后。”也就是说,这个屯招募的兵,算是“以苗制苗”罢。

不过,从明代始,这里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上百次,反抗和镇压在这里轮番上演。最殘酷的是咸同苗民起义。其实,苗族起义是其原因的,陈荣宣《苗叛纪略》说:“正如如咸同年间,苗匪之叛,多缘于生齿之繁,衣食不足,在上苛征勒捐以致之也。”韩超《苗变纪事》也载:“苗人穷乏,至有挖出亲尸,取出殉葬银器以输官府者。”

咸丰年间,这里的苗人因苛征勒捐,龙老金、龙整引和竹子寨的包大肚举行起义。咸丰五年五月围新城汛城,把总李瀛远率团练日夜防守,后又调镇远、铜仁、天柱兵四百添防。谁知,这李瀛远不是好好的处理好民族关系,而是派他的援兵去把苗族的几个寨子的房屋烧了,引起更大仇恨。苗族义军只好率众一万余人,继续围城,九月十四日,城中水涸粮尽,救无援兵。城里有人提出议和,这本可以化解茅盾。然而,李瀛不允。苗人只好强攻,十五日入城,造成了城内兵民“尸骸枕藉,兵民十死八九”的惨剧。龙老金、龙整引和包大肚“皆恃凉伞为险”,建立了苗族义军根据地。地连黄平、施秉、余庆、石阡、台江等地。此后的十三年间,苗族人“分田而食,聚族耕耘。”后到同治八年,席宝田率所部克复。

从谷底白沙井,上到山脊的老寨,这是一条有两百多级并由石头铺就的道路,路下方是古木,路上方是吊脚楼。这里有寨门,还有供人休息纳凉的石凳。护寨的土地庙漂着刚化过的香纸青烟。一老人正从外面赶牛回来,肩膀上还扛着一捆柴火。夕阳西下,阳光映红他那张木刻式的脸。走过寨门,步道向村内延伸。巷子都是石头所砌。马头墙围着的院子内是别具一格的吊脚楼。有姑娘在美人靠上向远处张望,有巫喽(意为老奶奶)在屋檐下绣花。几个中年妇女轮流地捧打着那匹紫色的布。凉伞出匠人,这些民间的匠人会织锦、会刺绣、会打银子……这里是“破线绣”的故乡,也是银匠的出产地。张老新、张昌花是国家级刺绣织锦的文化传承人,银饰工艺制作人龙光银是清水江一带的制作高手。他制作的银手镯、银帽、银发簪、银铃、银雀等挂在省州的博物馆里。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