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以后成为四时皆备的小食,称为春饼。制作用料逐步改进。
现代潮汕春饼的用料和制法:将面料制成的薄饼皮披开,放入用鱼露、味精、胡椒粉、麻油、猪油搅拌均匀的绿豆瓣,猪肉,鲜虾肉,香茹,虾米和蒜茸,包成卷状,用稀面糊粘紧接合处,放入约180℃的油锅炸至呈金黄色。
其特点是:外皮酥脆,馅料浓香。
菜头粿,民间小食。又称萝卜糕、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制作时先将萝卜刮去粗皮,刨成丝,下鼎锅炒软,加入腊肠粒、虾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同米浆、薯粉拌匀,然后入蒸笼内(先用布垫于笼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为熟。
又法:萝卜丝不经炒过,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调匀再入蒸笼蒸熟。食用时将菜头粿切块,下平底锅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即成。
菜头粿外酥内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腻。
鸭母捻,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现以潮州市太平路尾传统名店胡荣泉制作的鸭母捻最为正宗。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
绿豆糕,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红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既是一味适合时令的可口药膳糕点,又是樟林饮食文化独创的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堪称是潮汕地区中秋糕点的佼佼者。
菜脯:选用地产萝卜,配食盐,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草粿,是用一种叫草粿草的干草熬汁,加入少许地瓜粉,使其凝结,装在小缸中用盖盖好。挑卖时一头是碗筷架和红糖,架下放洗碗水;一头是小缸。卖时以铜匙从草粿的上层切出于碗中,加撒糖粉,还点上一滴橙膏。潮阳、普宁农村卖草粿,则以一个多孔的铜钱刨,将缸钵里的凝结草粿刨起,成为条状,加进红糖,温吃或冷吃皆可。
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过夜。如遇雨天,人家则不吃。潮语有一句俗语,叫“草粿煮熟,天时变局”。形容时令变化,生意倒霉。
翻砂芋,过去是中秋节的应时食品。芋头去表皮后,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隔一会儿,再将芋块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即将芋块放入,拌匀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
卤水鹅肠,经过卤制以后,去除了鹅的腥味,鹅肉丰满,吃起来软中带嫩,吃完以后有回味,吃的时候喝点酒最宜。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一美食。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蚝有助于明目,又滑润可口,蚝烙又能热胃,寒天人们更喜欢吃。
手拍牛肉丸,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
达濠鱼丸,精选优质鲜鱼配制,洁白细柔,酥脆清口,方便一般家庭饭店应用。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送子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职掌管妇女的怀孕、生产的神仙,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民间俗称“嘉礼”,是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泉州及闽南语系地区,习惯叫它“傀...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志愿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提起德国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国香肠,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喜欢吃香肠。他们制作的香肠有1500种以上,许多种类风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
旧时,天津手工业者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到一门手艺,就等于有了“饭碗”,生活就有了依靠,因此不少下层贫苦居民都把学一门手艺当作求生的一条出路,多让孩子(男孩)或是进作坊学徒,或是...
长洲抢包山复现民俗祥和。二00五年五月十六日凌晨零时,全港市民都可以从电视直播中看到长洲太平清醮“抢包山”的热闹镜头。五月十五日,整个长洲己热闹非常,全日吸引了逾二万名市民及游客到场,令这个平日宁静简...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属碑林区管辖)。西安的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
麻将本是太仓“护粮牌” “筒”图案就是火药枪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
山西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农历二月初二,为二月二节,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1、剃龙头演变到民俗上,就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人们对“二月二,剃龙头”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