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安徽马鞍山地名的由来

梦屿千寻2022-08-14

安徽马鞍山地名的由来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号称“钢城”,马鞍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渔夫在摆渡战马时, 船到江心,战马见主人已死就一跃跳江了。渔夫非常感动,决定厚葬这匹马, 可惜没打捞上来, 只捞上来一幅马鞍, 最后就把马鞍葬在江边的山上, 此山后来就叫马鞍山。

马鞍山作为地名,应出现于城市形成以前。马鞍山一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逸周书》又名汲冢周书,传为281年(晋太康二年)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则其成书至少在战国以前,虽然战国至秦汉时期篇章有所增变,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记载的史迹多有根据。“王会篇”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后,周成王大会诸侯,方国的盛况。当时“马鞍山鳖”是作为方物贡献给周王室的,据孔晁注“王会篇”,谓“马鞍山鳖”“特大而美故贡也”。方物以地而名,可见马鞍山当时已是很有名气的地方,这是马鞍山之名出现有据可考的最早时间。

此后在《战国策·赵策》中有“马鞍山之难,太子横为质于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马鞍山,楚之粟也”等等,马鞍山的名称就屡见不鲜了。

如果说历史文献在流传过程中还有可能失实的话,还有一份最有权威的资料,1986年湖北荆沙铁路修建时发掘的包山2号大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2件有马鞍山之名,一为“马鞍山正”名“龚怿”,一为“马鞍山公之军”。包山2号墓的时代为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00年。

以上资料证明,马鞍山地名的出现不晚于战国中期,可能早于公元前11世纪。据《湘川记》云:“秦分黔中郡以南之沙乡地区置马鞍山郡,则马鞍山之名始于洪荒之世,而以之为乡为郡,则在后世耳。”所谓洪荒之世,也是指有人类聚居生活之始。

马鞍山于1956年10月建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约1706平方千米,辖1县、4区。

马鞍山城中有园,园中有花,作为一座别具江南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已经列入国家级园林城市。市区雨山湖周围九山环绕形成“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丽景色。

市区西南的采石古镇集中了这里大部分的名胜古迹。山边采石矶绝壁临江,集“雄、奇、险、秀”于一体,风景奇幽,被誉为长江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是古代的江防要塞、关津渡口,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湖积、冲积平原区下段,宁芜断陷盆地的中—南段,为条带状及星散状低平丘陵—宽广平整的堆积阶地—坦荡低洼的河湖平原的地貌组合。

马鞍山市总体地势较平坦,略有北高南低之势。区域内丘陵与平原呈不规则锯齿状作东 北—西南向分布。山体主要由中生代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山势平缓,一般在150—250米。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域:北部、东北部为丘陵区;中部为黄土质粘性土组成的阶梯状平 台(阶地),即岗丘区;南部为长江各支流冲积平原、河湖平原区,地形平坦。

马鞍山市境内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北部,向东、向北延伸至江苏省境内。区内海拔最高458.8米,为位于东北部当涂县博望镇与江苏省溧水县交界处的横山。西北部沿江地带,分布着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弧状小丘,依次为慈姥山、马鞍山、白壁山(人头矶)、西山、望夫山、宝积山、翠螺山。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