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安徽歙县棠樾牌坊群

纪娜2022-05-18

安徽歙县棠樾牌坊群

歙县被誉为“牌坊之乡”,而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便是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此地距古城歙县1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27公里。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棠樾为鲍氏家族的聚居地。该家族自南宋建炎年间迁此定居,绵延了800余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是鲍氏家族经明清两代建成的,明代3座,清代4座,按照“忠、孝、节、义、节、孝、忠”的循序依次排列,由两头向中间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开,自西向东依次为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七座牌坊庄重威严,连成一线,鱼贯而立。

棠樾牌坊群旁有鲍氏祠堂三座,“敦本堂”,俗称“男祠”,“清懿堂”,俗称“女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女祠堂,另有一座是“世孝堂’,还有鲍氏始祖墓、圣旨碑、复古亭等,这些共同组成了牌坊群景点。

鲍灿孝行坊

建于明嘉靖初年,距今已有450余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朴雄伟,在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在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

据介绍,被皇帝表彰的鲍灿,一生并未做过官,因教育子孙有方,其孙又在捍卫明室江山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特为其祖立坊。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

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故赠兵部右侍郎衔。

慈孝里坊

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佘岩、鲍寿逊父子而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亲批“御制”,其政治待遇之高,可见一斑。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记载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徽州府守将李世达叛乱后抢劫百姓,棠樾人鲍寿孙和他的父亲都被叛军捉获。乱军决定:父子二人要杀一个。在这紧急情况下,鲍寿孙与父亲互相争死,一个说“杀我,让父亲活”;一个说“杀我,让儿子活”。正当父子争执不下的时候,忽然间树林里起了一阵大风,声音犹如追兵,乱军仓惶逃窜,鲍寿孙父子才得以幸免于乱军刀下。这件事被郡府县志大书特书,元史收入《孝义传》,明史采入《孝顺事实》,明永乐帝题《慈孝诗》二首,旌表“慈孝之门”,并赐立诗碑于龙山之上,同时御制慈孝里坊一座。

清康熙帝在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大丛书时,也没有忘记这件事,敕令《徽州府山川考》予以著录,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时,还御笔赐书一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县志记载,汪氏为棠樾人,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20个春秋。

乐善好施坊

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吴氏守寡31年,60岁辞世。

鲍逢昌孝子坊

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才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亲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母亲服用后果然痊愈,族人便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因造此坊。

鲍象贤尚书坊

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棠樾有三座祠堂,男祠、女祠、世孝祠,与牌坊群连成一线。

男祠座北朝南,祠堂的左右两侧各是一幢牌坊,祠前的广场上数根旗杆高插云霄,彩旗迎风招展,是棠樾村的核心。

与男祠相对的是女祠,座南朝北,是按“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易经》理论而来的。

棠樾是鲍氏家族的故里,鲍氏的妇女为鲍家的崛起和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棠樾又有着孝顺母氏的优良传统,那棠樾的第一座牌坊就是“慈孝里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还御题对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以示对棠樾人慈孝忠义的褒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棠樾人不自觉地创下了一项世界记录,在清嘉庆年间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女祠,打破了“女人不进祠堂”的祖制。

男祠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女祠建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这后建的女祠比男祠的尺寸大,决不会是无意的。究竟是棠樾的男人们真心对母氏的敬重与孝顺呢?还是对鲍氏媳妇通过表面奉迎而达牢笼之目的呢?难以说清。

棠樾的女祠建得宏大而秀美,宏大来自它的架构,秀美源于它的装饰。这座女祠,正名叫“清懿堂”,“懿”字就是“壹次心”的意思,一生只能有“一次心”的女人才能进这祠堂的。

祠的正前面有院落,墙上有片精美的大漏窗,正对漏窗是门厅,门楼为八字拱门,尤其是那八字墙上的砖雕,面积之大,雕刻之精,堪称一绝,甚为罕见,给祠堂带来了无比的观赏魅力。这座祠堂是用来祭祀女性的,而这片砖雕正能集中地体现出女性的婉约与秀美来。借着这片砖雕,让我们在对鲍氏女人的敬仰之余,又增添了几分热爱之情。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