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广西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尔真酱2023-09-11

广西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广西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

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的莫氏土司衙署,不仅是中国古代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的典范,而且还是研究土司典章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1963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推行“以夷制夷”、“以蛮治蛮”政策的产物。土司,也称土官,就是在这些地区被授予世袭官职的少数民族首领。

从唐代开始,到了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明弘治九年,也就是1496年,莫氏土官获世袭,一统忻城天下。莫氏土司历明、清两代,至第二十任土官莫绳武因“纵匪殃民,世济其恶”,于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4月被撤,其子孙永不准再行请袭。至此莫氏土司已世袭统治忻城长达470多年。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成为广西延续了上千年历史的土司制度的缩影。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翠屏山下,由土司衙门、土司祠堂、官邸、大夫第等系列建筑群体组成,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

广西忻城莫氏土司衙署

土司衙署以砖木为基本结构,以赤红的颜色为基本色调,从门窗、梁柱、檩椽、板壁以至桌椅床几,都被红色大面积覆盖,显示出一种“土皇帝”的富足和权威。而无处不在的五彩装饰,则更是喻示一种“本支百世”的强烈愿望。在衙署之内,上至屋脊,下至柱础,内至屏风,外至照壁,大至花窗,小至瓦当;或石刻,或木雕,或泥塑,或彩画,几乎布满了各类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及其他纹饰图案。这些形象图案,不仅生动逼真、构思精巧,既有壮乡的民族特点,又有中原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堂和祠堂的花窗上,则是根据壮族的壮锦图案雕刻而成的,这充满浓郁壮族色彩的花窗证明了土司自比“壮王”的心态,同时也使建筑的装饰上突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个“寿”字的写法,长、团、方、圆、立、卧,楷、草、隶、篆,多种形状,各种书体,可谓匠心独具。而这“寿”的周围,还装饰以蝙蝠、蝴蝶、葫芦、鹭鸶、公鹿等图形,共同组成“福、禄、寿”三全齐美的图案,寄寓着富贵长寿、世代永昌的热切希望。

衙署的屋脊上,有一种造型活泼的草木植物图案,名为草龙,又被称为凤草。在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的封建社会,作为只有七品官阶的土司,岂敢随意攀龙附凤。但他们机智地用了一个瞒天过海的方法,以此“龙凤草”装点屋脊,一面巧妙避开朝廷的忌讳,一面又暗示着要把“土皇帝”世代做下去的心理祈求。

“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辟其疆,利其赋,三百里区域尽隶王封。”这是衙署门柱上高悬的一副楹联,从中不难看出历代土司们高高在上、炫耀武功、残酷统治、效忠朝廷的“土皇帝”意味。

莫氏土司衙署的“碑林坊”立有一碑,碑文记载有乾隆皇帝赐土官莫景隆为文林郎的诏书。莫景隆与其祖父莫元相都有“壮族文人”之称。在土司衙门的右侧,至今仍能辨出几间当年学堂模样的建筑,就是康熙五十三年由第十一代土司莫振国出面募集资金修建而成,这是忻城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延名师掌教,聚官族子弟暨保目民俊秀者肄业其中”,到了这个时候,土司衙署开办的学堂,已经不再是官家子弟独享的特权,民间品行端良者,也可以在这里研习功课。一时间,土司衙署内“诗书之声,渐出蛮乡”。

莫氏土司衙署如今已被辟为博物馆,在新的时代发挥新的功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