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陕西清涧笔架山

斯年2024-04-13

陕西清涧笔架山

清涧文化底蕴丰厚,自古有“全秦要户”之称。位于清涧县城西的笔架山清涧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笔架山灵秀峻峭,纵贯南北,是清涧县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南边脚下,建有笔架山的石牌楼和仿古建筑的宽州阁,这是登临笔架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景观。沿着笔直的石阶穿过石牌楼拾级而上,路的两边及周围青松苍郁,翠柏葱茏,鸟语花香,曲径深幽。民主革命先驱惠又光陵园建在山腰上,临近山巅处,矗立着一座人民烈士纪念碑,

还有三座烈士墓。山的顶端及附近道教庙宇一座连着一座,还有供游人憩息的亭台石凳及文化景观,尤其是一座仿古建筑的红塔屹立在山巅,格外引人注目。站在笔架山巅,清涧县城一览无余,秀延河犹如一条玉带从山脚下绕县城缓缓流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映衬,美不胜收。正如前人《笔架山》诗云:“何年大笔写宽州,拼得珊瑚作架留。涧水淋漓频染翰,山川景物一齐收。”

陕西清涧笔架山

英烈塔

此塔建于现代,是一座完美的仿古建筑,是清涧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也是清涧近代以来红色革命的最好诠释。

民间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来清涧者,不上宝塔,白来清涧也”,足可道明此塔的魅力之处。

同时此塔位于清涧十景之一的:“笔架远眺”(笔架山横亘城西状似笔架。清流下绕,绿林掩映,登临远望,顿觉眼界开阔,城内景致历历可数。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白雪山、储汉元诸墓。为本县游览胜地。)顶峰。登此塔可一览清涧城,巍巍高山不可道也。

笔架山,据清康熙十年重修天门碑记:“延郡名山,在我邑为多,而见载之者甚鲜。惟邑西之笔架山,列诸皇舆考为仅见,云有峰且高,有巅且峻。”仰望此山极似架笔木阁,也像劳动工具耙子,可见此山高峻圣奇之特别。笔架山又称汉元山,这是老百姓为纪念解放清涧的红军储汉元等烈士而命名。

笔架山的独特优势使其在解放清涧战役中显示出重要战略地位。1947年3月3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清涧县城。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于1947年10月6日向清涧守敌发起猛烈攻击,扫清了县城外围据点,余敌盘踞城内和笔架山阵地,负隅顽抗。为迅速攻占笔架山,占领制高点,358旅716团团长储汉元负责攻打笔架山。他带领战士们以敌人守备较弱的山南阵地为突破口,10月10日上午,经过激烈战斗,战士们占领了能鸟瞰全城的制高点笔架山,11日早上攻克县城,活捉敌76师师长廖昂、少将参谋长刘学超等将领。储汉元团长在此次战役中不幸牺牲。

为了缅怀先烈,使英雄忠魂永垂不朽,革命精神光照千秋。战友们把储汉元(湖南桑植人,长征战士)烈士墓建在笔架山上。储汉元墓西边埋葬的是红军长征战士黄锦绣(江西吉安人,牺牲时29岁)。后来,清涧县把白雪山(清涧人,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曾任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长,1934年牺牲,年仅29岁)烈士墓迁葬在储汉元墓东边。耸立在笔架山的人民烈士纪念碑高7米,碑上镌刻着许光达将军的题词:“为党为人民而牺牲永垂不朽”;还刻着60多位连级以上为国捐躯的烈士姓名;并记载了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的艰难战斗历程,纪念碑和烈士墓后来进行了修缮改造,使其更加庄严肃穆。清涧县还在笔架山建立了师勇军(1965年生于清涧,1987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烈士纪念碑。2011年,清涧县把民主革命先驱惠又光(1884年生于清涧,1909年考取陕西省立师范学堂并加入同盟会,继而追随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奔波,1927年9月病逝于上海。1929年公葬于清涧南坪)陵园迁建在笔架山。陵园牌楼正面刻有蒋介石、于右任等当年国民政府修建惠又光纪念堂时的题词,从而丰富和充实了笔架山的文化内容。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行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种强大的感召力量,激励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力拼搏。

陕西清涧笔架山

红塔是笔架山的标志性景观,是清涧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的象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涧县共7.9万人就有2万多人投入革命洪流,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创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支援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前后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1486人,烈士人数居全国县级第二。为继承先烈遗志,使清涧人的革命精神始终焕发出时代光彩,2005年,一座九层31米高的红塔在笔架山巅建成,塔的底层墙面上记载着清涧县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后英勇献身的烈士英名,镌刻着毛泽东的不朽词章《沁园春·雪》,镶嵌着巨幅“清涧起义”和“解放清涧”的石刻浮雕。这展示了清涧红色文化的力量,促使全县人民在先烈革命精神指引下负重前行。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给笔架山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使登山的游人深深感受到笔架山的神奇和中华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据碑文记载,笔架山道观始建于宋代,从明朝嘉靖年间起笔架山修建了真武殿、碧霞宫、观音阁、文昌庙,万历年间修建了佛祖殿、药王庙、土地祠、山神庙,崇祯年间修建了财神庙和关帝庙。清朝顺治年间因战乱庙宇被毁,康熙年间进行了重修并增修了三官庙、娘娘庙、十王庙。在1947年解放清涧的战争中,把笔架山壮观的庙宇和古建筑损毁殆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根据建设文化旅游场地的需要,1984年起,民间热心人士筹资在山上重修了真武大殿、碧霞宫、财神庙、药王庙、文昌殿、城隍庙、土地祠等庙宇,后经过多次重修和扩建,使笔架山道观重展昔日的风采。庙宇周围有清涧石板做的文化景观,尽显“石板之乡”的地域特色。

笔架山文化凝聚了清涧人的智慧和力量。每年农历三月三笔架山的传统庙会上人山人海。人们踏青巡游,领略文化魅力,再到山巅极目远眺,心旷神怡,仿佛1947年解放清涧的那场硝烟弥漫的笔架山战斗在脑海中浮现。傲然挺立的红塔和人民烈士纪念碑,昭示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人们的志向和干劲。人们深感那满山的松柏和规模宏大的庙宇及石阶、石碑、陵园、文化墙等建筑是笔架山文化凝聚了全县人民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力量,从而铸造了笔架山今天的成就。笔架山由此成为清涧人文精神的高地。

笔架山文化蕴含着一种可贵精神,可以喻为清涧人的精神。文化的力量无穷无尽,有了笔架山文化的引领,使人们登山成为一种习惯,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有空闲就登上笔架山健身散心,感悟文化,也把登笔架山比作攀登人生事业的高峰,从而使这种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都不甘平庸,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敢于吃苦、不屈不挠、挑战人生、勇攀高峰的精神。这是笔架山文化蕴含的可贵精神,可以喻为清涧人的精神。人们把路遥精神喻为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可以说路遥精神就是清涧人的精神。正是清涧人精神力量的凝聚形成了正能量,使得清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们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人们有所作为和建树。2014年以来,清涧县开始精心打造笔架山生态文化园,项目总规划面积为两万多亩,分三年建设完工。使笔架山未来形成沟壑见缝插绿、坡道全面还绿、处处留绿、一山一景的效果。目前,已栽植油松、侧柏、山桃、火炬、樟子松等苗木十余万株,新建了六个林果红枣旅游采摘园。2014年3月,清涧县在笔架山启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广场建设,占地面积约24.52亩,工程将于今年竣工。同时,清涧县决定将烈士陵园迁建笔架山,现在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笔架山新建项目的全部落地,将为笔架山的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石板文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内涵。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