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印光大师故里 陕西合阳赤城东村(2)

可佳2023-07-23

1893年至1918年,大师通过精研佛典,彻悟佛旨,饱览史籍,身体力行,认为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使人得到解脱,普度众生达到彼岸,净土即是彼岸的所在,指出净土念佛法门为当世隆盛佛法的唯一途径,也是自利利他度己度众的最终之道,摄爱信息意念感应等现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不能轻率地冠以唯心主义而一笔抹煞。

1897年夏,大师应普陀山法雨寺众僧一再坚请,第一次开请弥陀便蒙钞,众生钦佩不已,从此和一些高僧谛闲、太虚、明阳、了余、圆瑛、了清、真达、妙真、了然、得森等以及名流居士西安王幼农、淮扬王慧常、江西许止清、嘉兴范古农、上海冯梦华、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絅之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情谊。

1937年,大师应妙真和尚之请,移住灵岩,创办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并制订了五条规约。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有一违反者立即出院,这五条规约是大师佛学思想的结晶,是兴净土、振佛教的根本,是理想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理想化僧团组织的模式,也是近代佛教工作之纲领性文献。

1927年,政局初更,寺产毫无保障,普陀山首当其冲,大师舍命力争,始得苟延保存,当政又屡提庙产兴学,更颁驱僧夺产条例,举国缁素惊惶无措,大师与缔闲法师计议先疏通后请愿,终使当政庙产兴学之议未行,条例取消,为保护教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安徽阜阳古刹资福寺为学校占据,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蓬横遭厄运涉讼官厅几已不保,各得大师一函,遂得保全,渐次复兴。

1933年,福建鼓山涌泉寺新建放生园落成,大师撰写碑文立于白云堂前。1934年,扬州江都建修精舍,募建大殿,大师允请撰文。1935年,四川东山大佛凌云寺创建藏经楼,请求大师撰写碑文,大师即撰文寄去。1937年9月,浙江绍兴教禅寺募修大殿,请大师撰文,大师欣然命笔。云南、江西、广东、安徽、南通、宁波、无锡等地,寺院翻修或重大佛事活动,均邀大师撰文点化。

1936年,大师听说绥远灾情严重,他正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演讲,便将法会一千多人皈依他的香敬两千九百多元捐向灾区,回苏州后把仅有的印书款一千多元再汇灾区,大师认为救灾就是普渡众生,以世为怀,恤民为本,身体力行,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1917年,北京、天津大水为灾,大师极为关怀,与普陀山方丈召集诸山长老成立赈灾分会,大师带头把仅有一些钱全部捐献出来。

1922年至1923年,大师应江苏定海县陶知事之请,派人到监狱中宣讲佛法,他被推为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誉会长,经过多次对监犯的宣讲,不少囚犯回心向善、改邪归正。

1922年,大师弟子在南京三汊河创办放生池,大师亲自参加并订寺规,又亲自拿钱,并劝其募资帮助创办佛教慈幼院,后又在上海创办佛教慈幼院,心存慈悲,收养弃婴,教赤贫子弟。

大师经常告戒青年不要学大派头,聪明有涵养乃成法器,1940年大师在圆寂前吩咐妙真和尚,“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此戒语和精神已成为广大僧众座右铭,世代相传。

大师对有缺点错误的人总是严肃批评、热诚劝戒,决不姑息迁就,著名佛教学者江易园是大师皈依弟子,早期为了弘扬净土做出一些贡献,但后来沉湎于迷信扶乩,遭大师严厉批评,佛法决不可以与迷信同流,如冰炭不可共存一样。

大师自奉极薄,食则唯充饥,衣则唯求御寒,厌弃华丽,吃的白粥菜食至碗净并以开水冲净,菜汤余汁咽下,此种衣食俭朴自己洗涤的生活,几十年坚持不变,令人敬佩称赞。

1940年10月27日,大师身体不适,略示微疾,28日召集全体在山职事及居士等关房会谈,提议妙真任灵严山寺住持,众皆赞同,11月初一妙真和尚座任住持。

1940年11月初三日晚,大师食碗粥许,曰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继而精神疲惫,体温降低,初四日起床云,念佛见佛,决定西去,索水洗手毕,移座椅上面,西端身正坐,祗唇动念,佛午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西逝,世寿八十,身无痛苦,无贪婪诸要,愉悦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

1941年2月15日,佛陀涅槃日,适大师西逝百日之期,在苏州灵岩山寺举行了盛大的遗体荼毗仪式,国内各大名山各地佛教会,佛学会,居士林,莲社等,国外各佛教团体代表参加典礼,淞沪机关团体代表致祭,以及弟子两千余名缁素祈祷送行者满山遍野。

1941年2月15日,在苏州灵岩山寺给大师举行遗体荼毗时,烟白如云,现五光色,随后由妙真领众捡骨,色白质坚香如矿能发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花其余形成五光十色晶莹透亮的舍利子。

1941年,大师荼毗后出现的舍利子等级极高,国内外各大寺院争相敬请,经商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旧金山和中国南方各大寺院,香港、陕西各请一份运回本地建塔供奉。

苏州灵岩山寺为大师晚年住锡和圆寂之处,此寺仰仗大师威望而具兴,妙真法师等众僧抱着对大师极其崇敬的心情,特辟此山石鼓之东南最佳处,建造印公塔院,塔院大殿正中安放着大师的灵骨舍利。

大师的故里在陕西,大师圆寂后,陕西广大僧众及各界人士在西安西华门广场召开隆重悼念大会并成立了印光大师西北永久纪念馆。

1941年,陕西敬请大师的舍利子安放在南五台寿圣寺,建立了舍利塔,于右任题写印光大师影堂石匾,陕西省都督张凤翔撰了碑文。

大师西逝,各地纷纷撰写回忆文章,宗教界,教育经济界和思想文化界召开纪念会并研究探索大师文钞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中国社会利学出版社出版了印光传,在社会上发行传播,普渡于民,使净土法门和大师的佛教思想得以广泛。

大师西逝,普陀山将大师生前所居之藏经楼修茸一新,所有遗物仍依大师生前摆放位置陈列,供人瞻仰。苏州报国寺将大师住锡一院房舍刷新整理,作为文物倍加珍惜,小院严加管护,不作他用,如同大师生前一样,显示了对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宗教祖师的崇敬心情和继承弘扬他的事业及作风的强烈心愿。

1980年12月10日,灵岩山寺举行盛大法会纪念大师西逝四十周年,1983年重修大师舍利塔,9月1日举行法会,诸山长老参加拜谒。

大师西逝后,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经常来灵严山寺拜谒并指导灵严山寺佛学院的工作。

丰功伟绩 流芳百世

上海佛教会秘书长兼上海佛教印书局经理沈去疾,怀着对大师崇敬的心情,1990年开始历时八年翻阅整理大量资料,在泉州承天寺圆拙老法师,明学方丈,上海社会科学院守振农教授,上海宗教研究室袁自力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刘淩教授,上海文艺出版社唐让先生,上海中医药出版社总编金文明先生,苏州报国寺和开封大相国寺方丈弘法,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上海五佛寺监院觉醒和四川省宗教局成都天地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下,撰写出版了三十万字的印光法师年谱,香港河南佛教学社等赞助六千册共印一万册,于1998年发行海内外各地,这是印光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全面介绍大师的珍贵资料。

居士国声 画传缘起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法师正是遵循释迦世尊之教劝修易行疾至之道,提倡念佛导归极乐。法师著作有《文钞》《续编》等。

三宝弟子王国声先生,出身艺术世家,是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曾为陕西宁夏佛寺道观绘画雕塑受到高度赞誉。他与印光法师同乡,由于这一特殊因缘,发心将印祖生平搜集整理绘出印光法师画传五十余幅,以饷后学,能以印光法师为师范者,必能利益社会,造福人群,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门之优秀矣。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