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江西南昌塔城板灯龙

静静子2023-05-10

江西南昌塔城板灯龙

南昌县塔城“板灯龙”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塔城“板灯龙”是人们在节日和农闲时所进行的一种表演,其历史可谓久远。塔城板灯龙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阵容齐整、形式完备的民间传统舞蹈。

南昌县塔城乡北洲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长期的水上生活使他们强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侵袭,加上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当地百姓逐渐形成原始的对龙的图腾崇拜,民间有“一条破船两只桨,水中求生靠龙王”的说法。村民在河边修建龙王庙,世代供奉龙王,企盼风调雨顺,生活平安幸福。而舞板灯龙就源于村民对龙王的崇拜。

明代形成雏形

南昌县文化馆馆长杨帆介绍,南昌板灯龙与胡氏家族息息相关。“明朝年间,胡士让是当地有名的手艺人,对木工、编织等技术都很精通。他制作了精美的灯笼,每逢祭拜龙王时便将灯笼挂在龙王庙内。”经过胡士让子孙几代人的努力,逐步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原来的项目上加入了游走灯活动,还制作了一个小龙头和龙尾,每逢农闲和春节期间在龙王庙或村里空地上舞耍。这便是塔城板灯龙的雏形。

此后,胡士让的第十代孙胡明镜,对板灯龙进行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如确定了每年抬龙头的顺序,当时胡氏有大小十房,无论大小,按照大房、东房、西房、南房、北房、前房、泊岸房、楼下房、土屋房、新下房的顺序轮流担当。

清代确定礼仪规范

杨帆介绍,清代板灯龙得到长足发展。胡明镜的孙子胡则影进一步对板灯龙加以完善,初步确定了板灯龙的礼仪规范,包括每年正月初七舞板灯龙,龙灯巡游前要到龙王庙祭拜,鸣放土炮等。另外,他还制定了板灯龙的巡游路线,既包括了龙王庙这一重要起点,还有丰收之地,就是位于村子中央收割完的稻田以及板灯龙要从全村每家每户门前走过,让全体村民共享欢乐。

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乱的影响,板灯龙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但此间最值得一提的是,板灯龙加入了民众在东岳庙抢夺龙须这一项目,寓意早生贵子,百子千孙。

杨帆表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存环境远离了战火,重归平静。塔城的板灯龙也重新喜庆地舞了起来。改革开放后,在塔城板灯龙第21代传人胡华春的带动下,停办已久的板灯龙活动得以恢复,并重新制定接龙头顺序:把传统的带有宗法色彩的十房制改为基于自然地理条件的自然村制,即以自然村为单位轮流承担舞龙头的职责。

同时,为保证板灯龙的长久发展,胡华春大力吸引本村在外经商有经济实力人,对板灯龙进行赞助,在2006年就成功地获得了600多套舞龙服装,让塔城板灯龙队伍从此穿上了统一制式的服装,大大提高了观赏的整齐度和美感。胡华春还统一了板灯的规格,灯笼的尺寸、红蜡烛的大小,使板灯龙的表演更加严谨、规范。

如今,在南昌塔城乡北洲村一带,板灯龙已由最初简单的个体自发祭拜龙王,演化成现在规模宏大、形制完备的群体性民间舞蹈,饱含南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塔城板灯龙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塔城板灯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时期,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当地文化承认发挥了巨大作用;二是艺术价值,塔城板灯龙富含当地劳动人民传统文化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是民俗价值,板灯龙源于对龙的图腾崇拜,这对于后人研究北洲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发掘传统渔猎文明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