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山东聊城8个古村落(2)

文耀2023-08-15

聊城迷魂阵村

“迷魂阵”村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北6公里处。是一对奇特的小村庄。南村叫大迷魂阵,北村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而小迷魂阵村大。迷魂阵村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被称为中国军事文化的“活化石”。

相传,这个村子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智擒庞涓的古战场。那时,孙膑和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研习兵法。后来,齐魏相争时,孙膑在阳谷的地面上摆出了迷魂阵,困住了庞涓的大军,还故意在阵的西南方开了个小口,放走庞涓。庞涓逃出后,以为自己脱险了,没想到却进到孙膑的另一个迷魂阵里。最后,在马陵道口,庞涓兵败自杀,孙膑从此名扬天下。后来,人们就在这个地方按孙膑布兵的格局建房子,迷魂阵村由此诞生。

聊城七一村

阳谷七级镇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时期,是一个商贾云集的集贸重镇,因古运河码头曾建有七级台阶,故而得名。老七级镇原为大镇,后分为七一村、七二村和七三村,现在的七一村所处位置便是老七级镇的镇中心。现存的完整明清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七一村,至今仍有一条保存完整的古街。

在一块石碑上,对七级运河古街有详细的记载,它始建于明代,与七级码头相连,街面为石板路,东西街长220米,南北长300米,宽4至6米,明清两代重要的商业街区,现保存明清、民国及文革时期建筑22处。

聊城海会寺村

海会寺位于山东阳谷城,修建于康熙年间,是元代礼部尚书的故址。整个建筑糅合了清代典型的庙宇和会馆的风格,是古运河民族文化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之一。

聊城北马陵村

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讨伐韩国,韩国向邻邦齐国求救。齐国国君任命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引魏国太子申和庞涓等人进入地势复杂、易攻难守的马陵道,被埋伏在马陵道之中的孙膑兵士,万弩齐发,大败魏军,太子申被掳获,庞涓自杀。

马陵分为南、北马陵两个自然村。马陵纪念馆、碧霞祠等位于北马陵村。北马陵村目前也被山东省住建厅评为了“省级传统村落”。据说是在先秦时期,在村里居住的以姓马居多,加之当时地形多以土丘、沟壑为主,后遂取名马陵。

聊城魏庄村

魏庄村,位于距东阿县城3公里处的姜楼镇,前街街中央矗立着两座巍峨壮观、造型精美的仿木结构的石牌坊,这就是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孝子坊,两坊相距16米,全部用上等的青石料雕琢、筑砌而成,是难得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节孝坊,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为魏庄村一位雷姓的寡妇所立。该坊面阔7.2米,建筑结构2层3间4柱,顶为歇山式,顶有石垄,脊两边有龙吻,正脊柱有葫芦状石雕,楼角原有小狮子脊兽,沿下雕有椽、垂柱和斗拱等仿木构件。

孝子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为孝子魏惠饶而建,旧《东阿县志·古迹志》有载:"在魏庄,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为孝子魏惠饶建"。该坊面阔6.8米,高6.6米,建筑结构为3间4柱,柱顶端有一石狮,为蹲式。

魏庄石牌坊是清康乾盛世的产物,是存世不可多得的石砌建筑物,其建造目的主要是颂扬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和孝悌思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清代前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