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是中原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许多民俗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有的甚至传承数千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的代表。譬如溱洧婚俗,还有手工制作农具桑杈等。
新密境内有溱水和洧水,两三千年以前,溱水和洧水还是两条清澈的河流。春天,青年男女在河边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情歌。《诗经》中就有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 ”成为千古名篇。
传承数千年的溱洧婚俗,无疑是新密民俗中最耀眼的珍品之一。新密溱洧婚俗起源于远古时代,在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渐形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非常繁复。在此基础上演化为如今的提亲、定亲、迎娶等婚俗,并由中原传承开去,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汉民族主要的婚俗习惯。
新密婚俗中有“结黄昏”之说,据说这与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柽有关。朱柽封王之后花天酒地,四处派人打听哪儿有美女。遇到好看的就强占,不从的就被扔到老虎圈里,吓得姑娘和年轻媳妇白天不敢出门。更损的是,听说哪儿有人家娶亲,他就派人去抢新娘。老百姓怨声载道,又惹不起这个皇亲国戚,万般无奈之下,就把白天娶亲改为夜娶,相亲、定亲都改在夜间。“结黄昏”的路上也不敢打灯笼、吹唢呐。新婚之夜闹洞房、摆酒席都得悄悄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可了这种“结黄昏”的方式和相关礼节,成为习俗。现在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傍晚结婚,晚上入洞房的习俗。
在新密沿袭至今的葬礼中,有一个奇特的习俗,那就是“顶供”.“顶供”就是在老人去世的3天内,孝子贤孙要为老人摆供,小辈们一字排开为老人下跪,摆开的供品有几百种,基本上都是吃的喝的。据说面点就能做出几十种样子,将面团捏成鸡鸭牛猪羊等家禽、家畜、动物形状,蒸制成花馍。这不是怕去世的老人没得吃,主要是寓意这些人世间的生灵与老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做伴,生活得丰富多彩不寂寞。“顶供”从出殡前夜晚上8时开始,至深夜12时结束。
新密葬俗中还有“娶鬼妻”习俗。如果成年男子未婚意外身亡,他的家人就会为他结一门鬼亲,让他九泉之下有个伴儿。哪家有未婚女子死亡,就托媒人去提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会把女子的尸体抬到男方家,举办与活人一样的结婚仪式,然后把男女双方合葬在一起。
桑杈的原料是桑树,桑树成长的几年间,也是修枝培育桑杈原材料的制作期。桑树从出杈就开始了桑杈的制作过程。桑树第一年生出一圈幼枝,到来年开春枝条长到大约一米时开始修剪:先剪去枝头,迫使桑树在修剪的枝条下端10厘米处长出二次幼枝,待长到一定长度后再次修剪。除3根对称均匀的枝杈予以保留外,其余的枝杈全部剪去。5~10年后,桑枝长到锨把粗细的时候,把桑树连根刨除。
桑枝经初步打枝削杈后,捆绑定型放入窑中烧制,这是桑杈制作的关键。桑枝带皮放在特殊的窑口上烘烤,桑枝变软,可以随意弄成各种形状,晾凉之后就定型了。再进行修饰、打磨,一件合手的桑杈才算完成。
新密桑杈是当地有名的传统手工制品,据说与黄帝夫人采桑养蚕有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桑杈的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
天祝藏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在民间有着“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华锐的歌儿唱不尽”的说法。天祝民歌一般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酒曲。第二类是情歌。第三类是长歌。共有两种,一种是叙事歌,在天祝藏区普遍浒的主要有《拉央...
黎族女孩的成人礼--纹身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
旧时,杨凌境内庙会一年四季都有,春季尤盛。恩义寺(建子沟寺)庙会始于隋朝。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二十四、十月十三、十四为庙会日。镜照寺庙会 始于唐代。农历正月十八、六月十九为庙会日。福阳寺庙会 始于唐代...
大雪的由来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
上了年纪的人,不管山南海北,只要提到老光化县城,就要想到它圆圈儿的六大景致:北有牛头,南有马面,东南有金鸡,西北有沙落,西有四眼井,东有温水河。自古以来民谣就是这样唱的:“牛头对马面,金鸡对沙落,四眼...
传统的中式婚礼流传到今天已经大走样。现代人的婚礼追求简单有很多礼节早已被忽视。古代民间的聘礼就很多讲究,透漏着不同的文化。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发”之意,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弄错自己应处的位置,很常见。但是这种不经意的小差错,有时会让举座不欢。祖孙一家人围桌就餐,通常是爷爷奶奶正面尊位就坐。如果把老人挤到角落里,就是尊卑颠倒。那么,在中国,礼仪的尊位在哪...
三八国际妇女节在国内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是一个所有女性可以放半天假的法定假日。不过这个冠以“国际”的节日在美国却鲜有人知。追根溯源,三八国际妇女节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样都起源于美国,都是为了纪念十九世纪末...
“搓磋”为普米语,“搓”意为(这种)舞,“蹉”意为跳,即跳(这种)舞之意。舞时,领舞者按一定节奏击羊皮,起到鼓声的效果,因而也叫“羊皮舞”。此外,还有“四弦舞”或“普米锅庄”之称。主要流传于兰坪县的通...
红花仙草,是潮汕两大瑞草。红花即石榴花,仙草学名为菝草,又名小槐花、三叶青。红花仙草作为潮汕人心目中的吉祥物,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青春少艾“出花园”,要用红花仙草泡水沐浴,潮州、澄海一带更讲究,要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