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福建长汀古城

紫南桑2023-05-04

福建长汀古城

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说过,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古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另外一个就是福建的长汀。长汀县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是客家首府。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古建筑在长汀几乎抬眼就见,随处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让人目不睱接,流连忘返。

长汀古城名汀州,汀州府城历史上经过二次迁徙,第三次迁至今治所。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

长汀古城地处福建省西部,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县设11镇8乡,总人口48万人,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县。长汀为丘陵地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3度,最低气温零下7.4度,最高气温39.4度,年平均降雨量1731.9毫米,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著名的八闽汀州故地和福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长汀从盛唐到清末均是州、路、府的治所,亦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来汀寻根。而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历史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州治初设新罗旧邑址,长汀县附郭,县治在九龙水源长汀村(即今上杭县城北7.5公里处九州乡)。约唐上元元年(760年),汀州治所迁东坊口大丘头(今长汀县北郊),长汀县治随迁距州治1公里许的县基岭,仍为附郭。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迁到白石村(今长汀城内),“筑土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汀江河,南踞卧龙山麓”,范围较小。县治随州迁至离州治约200步(今长汀城内,宋时叫衣锦乡),仍为附郭。州治背山面水,向阳开阔,从此历代因袭,范围逐步扩大。唐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刘歧始建敌楼179间,筑子城,修拓陈剑所迁壁垒,称“雄镇”。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所筑土城周长达5里254步,城墙基宽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开挖城壕引西溪水东流,州城扩展范围,东至朝天门,南至广储门,西至西城门,北至卧龙山襟(见图示“宋元土城”)。长汀县治仍附于州城外(即城壕南)。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杨世芳及长汀知县王邈,筑土为县城,总长619丈9尺,堞2180多个。汀州府形成两圈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汀县城墙(见图示“明清古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郡守沈应奎倡议拆除府城墙,使州、县合并。明崇祯九年(1636年),增修城墙670丈,同年十月告竣。府城墙全部拆除,州、县合一。这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围到卧龙山襟。现在长汀人称之为城内。

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来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剧增,城内容纳不下,因而府城范围逐步扩展到城外(即水东市外大片地区)。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营背街、桥下坝街以及其他众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为闽西最大城市。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