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广东信宜文化瑰宝 舞春牛

葬风雪2023-10-05

广东信宜文化瑰宝 舞春牛

舞春牛这项文化在信宜已经传承了600多年的历史,源自明代;你可能更不知道,在晚清时期,我们大信宜这里“舞春牛”这项文化超级大热。

如果要追溯“舞春牛”的历史,最早的脚步得追寻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光——中国西周时期。西周时候,立春日当天,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史书均有记载,《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这是“舞春牛”的由来。它盛于唐、宋两代,明代传入信宜,晚清时期在我们大信宜尤其盛行。对此,晚清光绪时期的《信宜县志》有详细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上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信宜的“舞春牛”,发源于径口镇,流行于信宜径口、安莪、朱砂、茶山、洪冠等地,后又流入与信宜径口接壤的广西容县及玉林、北流、合浦等地。

起初的牛是用泥塑造的,叫“土牛”。因过于笨重,只可摆在戏台中央供人们观看而不能舞动。后来,当地一位姓李的秀才(名字不详)按照《大字通书》的春牛图仿制一条牛,用竹和纸扎成牛头,用画有黑色漩涡状毛纹的深灰布拼缝成牛身,由男、女2~3人演唱牛娘调,春牛则用1人舞牛头,1人披牛衣舞牛尾,由八音锣鼓开路,春牛居中,舞蹈队在后,边走边舞,依次到各村表演。

表演时,春牛在场上绕圈、刨蹄、晃角、甩尾、滚泥,伴随着演唱象舞狮一样舞起来,动作较为简单,春牛后面,由数名乃至数十名牛公、牛娘组成的舞蹈队表演各种农事活动,青年以木叶伴奏。春牛队每到一家,先舞动春牛,以示祝贺,接着,牛公、牛娘边唱边舞,唱词都是五、七字偶句,按方言声韵分上下句,唱腔为牛娘调,配以锣鼓打击乐,节拍和谐,韵味长,通俗易懂。

唱词如:

摸摸牛头摸牛耳,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薯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尾,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脚,晤愁吃来晤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农民爱牛乐呵呵;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

摸牛从头摸到尾,崖那夫田全靠你。从上摸到大牛眼,水田种禾就增产。从边摸到大牛耳,好睇好听好富裕。从中摸到大牛肚,四出揾钱有门路。从下摸到大牛脚,唔愁食来唔愁着。

哎条牛仔好耕田,生得头大角又尖。耕田唔使用鞭打,犁田唔使用索牵。

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晤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晤开行。

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是你不知我心意,留出中间做鱼塘。

唱词内容朴实,曲调深沉,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

表演完毕,村人往往端来香茶、糯米粑粑等加以慰劳。“舞春牛”是农家称颂牛的辛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象征性歌舞。信宜的“舞春牛”盛行于晚清,演出的场所由起初乡镇中所设的春牛亭发展到乡村的空地、晒场、祠堂或地主大厅,演出时间一般在春节至元宵期间。

到1979年后,舞春牛由模型表演发展到真人表演,主要演员有牛郎、牛娘等,自此舞春牛演变成“牛娘剧”。从季节性的群众业余文艺演出活动变成专业或半农半艺的营业性演出。

全舞分四节:

第一节:贺年。鼓乐声中,牛郎、牛女与春牛载歌载舞向乡亲们庆贺新年。

第二节:开耕。牛郎在《春耕曲》中架上牛轭,驭牛犁田,耙田。耙田毕,牛郎卸下牛轭休息,春牛在一边吃草,牛女表演播种、插秧。

第三节:戏牛。春牛脱缰狂跳乱跑,牛郎赶上欲穿牛绳,被牛角抵弹跌倒,牛郎束手无策。牛女在《爱牛曲》中爱抚春牛,牛驯服地到河边自由自在地戏水、搔痒,牛郎顺势扼住牛头,穿上牛绳,牵牛至一边休息。

第四节:丰收。在《丰收曲》中,牛女喜气洋洋地收割、打谷,挑起金谷与牛共舞,欢庆丰收。

春牛舞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多为生活动作的模拟牛的动态和习性,生动自如。表现农事活动的场面形象逼真,基本上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演员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走“圆场步”、“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运用。

舞春牛,主要寄托蕉乡人民的新年祝福,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是“舞春牛”的主要目的。

可惜,信宜的“舞春牛”没有像“飘色”那样继承下来。正如一位老师傅说道,如今不用说“春牛”难再舞,即便舞起来,看的人也少,传统民间艺术远没有家里的电视、卡拉OK、电脑网络那样多元化,那样有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后,信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珠三角打工,赚到钱就在打工的当地或回到县城买房居住。留在信宜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学,又缺乏表演平台和资金,所以“舞春牛”也像中国许多后继无人的民间艺术一样,慢慢走向衰落。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登天堂,我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一段话。大信宜蓬勃发展的今天,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却在慢慢流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明仔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的昭示。

今天,这项传承了600多年的信宜文化——“舞春牛”消失了,下一个轮到谁。

当有些事情我们无法阻止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舞春牛”这项文化的瑰宝,值得每一个信宜人心存纪念。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