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广东开平水口镇泮村灯会

最初的你2022-12-02

广东开平水口镇泮村灯会

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乡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泮村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泮村乡彩旗蔽日,炮竹声声。四十多个村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乡群众簇拥着三米多高的大花灯,以罗伞开路,龙狮伴随,从早晨到黄昏,游遍全乡。

泮村灯会起源于明朝。由于当时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泮村邝姓十三世祖健斋便前去拜见曾在泮村学校执教的名儒陈白沙先生(1428—1500),求取消灾避祸的办法。陈白沙认为:泮村有五座黑石兽山,即狮山、虎山、象山、马山和牛山。有五兽镇村,本应能确保安宁,但因作为五兽之王的狮子昏睡未醒,其余四兽顽皮捣乱,才致使灾祸频频。于是他建议:各家挂灯鸣炮,敲锣打鼓,把狮子吵醒以管住四兽。泮村民众听从他的指点,于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三,家家户户点灯鸣炮,摇旗呐喊,响声震天。此举果然灵验,泮村又回复了太平。此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泮村民众都举办舞灯活动,延至今天。除因战乱时期和1957至1984这28年历史原因而暂停外,其余时间从未间断过。每年灯会,台山、新会、鹤山等邻近县市的群众也纷纷前来参观助庆,热闹非凡。描写泮村灯会壮观景象的文章,也已载入《开平文化志》、《开平地方掌故》等多种史籍,又曾在多种报刊发表。现在,记述舞灯盛况的音像制品传遍国内外,影响深远。泮村灯会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开平市泮村花灯会由明朝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正月十三日开始,至今(2007年)已有五百四十三年的历史,除因战乱时期和1957—1984的28年历史原因而暂停外,一直沿续下来。泮村灯会,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名驰古今,远播中外,能够保留、继承和发展,实属难得。

泮村举行这一活动,相传为泮村老祖宗邝氏一声公曾在新会古冈州做官,后来又在泮村建村定居,但由于人丁不多,灾祸频至,盗寇横行,民不聊生,百业不振,邝氏十三世祖健斋便前往请教陈白沙先生。陈白沙(1428—1500)是十五世纪新会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精通堪舆。健斋是陈白沙先生的得意门徒,彼此交情甚深。陈白沙曾在泮村教学,对泮村甚为了解,他认为:泮村有五座黑石兽山,即狮山、虎山、象山、马山和牛山,五兽坐镇,本应能确保安宁,但因五兽之王的狮子酣睡未醒,其余四兽顽皮捣乱,才弄得民不聊生,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三日这个最不吉利的日子,祸患尤甚。于是他建议各家各户,挂灯鸣炮,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把狮子惊醒,镇慑四兽,消除祸患,让泮村民众子孙昌盛,百业兴旺,日子太平。泮村耆老按其建议,于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三日,各家各户,点灯鸣炮,敲锣打鼓,摇旗呐喊,把狮王吵醒。此举果然灵验,泮村回复了太平。从此,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各家各户照样点灯鸣炮,并扎制三个大型花灯,舞遍41个村庄。舞灯之时,有罗伞彩旗开路,龙狮助威,鞭炮齐鸣,民情振奋,人们把活动取名为“泮村灯会”,相沿至今。

至清朝同治三年甲子(1864),鹤山客匪数万,移寨迳口,大肆抢掠。古博各乡被焚掠者二百余村,杀溺毙者二千余命,水口一带店铺,半为灰烬。泮村族人,虽奔走仓惶,而村庄却安然无恙。族人认为,这是祖宗庇荫的结果,从而更坚定了对祖宗尊崇的信念。

同治八年己巳(1869)年,匪乱停息,泮村族人商议建祠,以报答祖先的庇荫。于是十一世祖省轩祠首先动工兴建,乐澹祠继之。随后,十三世祖双峰祠、仲举祠,还有雨恩祠、琴轩祠、爱泉祠,这些祠宇在1869—1883年间相继建成。众人又商议搞一次盛大的庆典大会。于翌年,即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正月十三日,结合灯会,一次盛大而隆重的庆典活动,除了正常的舞灯、舞龙、舞狮之外,还搭台唱戏。邻近村民,纷纷前来观光增兴,热闹场面,尤胜当年。可能是巧合,泮村灯会,开始于甲申,祖祠建成之年又是甲申,人们认为甲申年是一个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年。因此族人又决定,以后每六十年(甲申年)举行一届,搞一次盛大庆典。意在联系乡亲,维系乡情,增进团结。

因此1944年(甲申年),泮村又举办了一次大庆典。这次比以往更为隆重热闹,粤剧团、木偶团等在泮村连演三日;还有马饰、锣鼓八音等,到各村巡游三日,盛况空前。而最近的一次是在2004年,也是甲申年!

基本内容

泮村灯会,由于五百多年相继沿续下来,因而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和仪式。灯会的全过程,包括扎灯、送灯、起灯、舞灯、打灯等几个程序:

扎灯。正常情况下,每年灯会需扎制三个大花灯,按传统规定,由龙田、塘唇、书厦三条村负责,各扎一个。灯的规格大小、形式模样,都有明确规定。花灯由灯芯、灯须,灯头、灯肚、灯脚等部分组成。灯芯(灯的中轴)16尺(司马尺,下同),灯须宽9尺,灯肚直径5尺,灯脚是六角形,宽3.2尺。先用竹竿和竹篾扎制成框,用五色纸糊贴成形,再用金银饰纸装饰而成图案瑰丽的彩灯,重量约35斤。三条负责扎灯的村,一定要在正月十二日中午之前完成扎灯任务。

送灯。正月十二日下午四时许,由穿着统一服装的

送灯队伍负责护送。三个灯先在书厦村集中列队,以三声地炮为号,举起头牌在前,罗伞彩旗接踵,然后龙狮伴着花灯徐徐起行,护送的群众随后,沿途所经商铺户宅,均放鞭炮迎送。花灯一起送到厅泉祖祠供奉,举行三牲醴酒祭祖仪式。

起灯。按预先定出舞灯头的三个村,于正月十三日早晨,抬着金猪、生猪、生羊、凤鸡、果品等,以龙狮相伴,炮竹齐鸣,前往祖祠,参拜祖先,然后起灯。三个灯的起灯地点不同,但起灯的时间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其中1号灯在泮村,2号灯在塘唇或龙田或书厦,其中3号灯在大塘村不变,上午九时负责起灯的村民把灯竖立,高高举起,在村前的大空地慢走一圈,狮、龙齐齐起舞,锣鼓喧天。

舞灯。三个村起灯之后,分别以不同方向、不同路线,游遍全乡四十多条村,每到一条村,灯和龙都交由该村的村民扛着游行,村民要舞着醒狮在村口迎送,本村的迎灯队伍、狮队紧跟其他村的狮队一起游村,花灯绕村场三周,然后转往别村。有时候,三个花灯相会,龙、狮、灯共舞,其中淌水进村、翻墙而入、一支独秀等舞技(见幻灯片)最吸引人观看。整个过程热闹非常。成人在场观看或参加舞龙,小孩在灯下、龙下钻来钻去,人们认为,在灯下钻过后,小孩健康成长、聪明伶俐。

打灯。三个灯按指定路线,游完全乡所有村庄之后,分别到达指定为扎灯的三个村,舞着花灯绕村往返三次,在响亮的炮竹声中,把灯挑破。三个灯的打灯仪式安排在三个不同的地点。传说泮村地区有三个精灵,一是龟、二是鲤、三是龙,三个花灯象征三个精灵的珠,人们用来引诱五兽,使其振奋苏醒。现在应该把三个珠奉还给三个精灵。1号灯在有龟山的潭江村打灯;2号灯在有鲤鱼山的书厦坊附近打灯;3号灯在有沙龙的朝金村打灯。打灯时,村民们一涌而上,争抢灯纸和灯篾,作为吉祥物拿回家,认为这样就会六畜兴旺,出入平安。灯芯则拿回负责起灯的村里,加工成筷子,每户一对,供长者使用,祈求长命百岁。至此,灯会便告结束。

正月十三日这一天,各村男女一部分参加醒狮队、龙队,还有一部分留在本村参加狮队,或加入接待组迎接各地来宾,组织全村村民集中开餐。灯会的一切费用,完全由各村村民及在外人士热情赞助筹集。

为达到增强团结的目的,每年正月初九晚至十二晚,各自然村的狮队、龙队都互相拜访座谈,交流舞狮技艺、拳术和生产经验,所以说,泮村花灯活动实际上也起着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作用。

2004年又是甲申年,由于当今太平盛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经过认真的筹划准备,泮村的花灯会盛况空前。从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该村连续举行了盛大的舞灯巡游活动。除传统的“花灯”巡游外,还加入“四代同堂老人”坐车游,八仙、观音、唐僧师徒、神仙人物像巡游等活动项目。每日早上8时多,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数百名男女村民擎着彩旗,抬起花灯,

舞动金龙,浩浩荡荡,穿村过乡到各处巡拜。巡游队伍所到之处,村民无不携男带女,夹道相迎,登高翘首观望,一些村民则燃放鞭炮恭候,好不热闹,各村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近年来,国泰民安,村民们逐步过上小康生活,邀请亲友前来观看盛会的范围越来越广。除了泮村近两万海内外乡亲的参与外,还吸引了众多慕名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助兴,捕捉场面精彩的镜头,其中有数位来自顺德的摄影爱好者,他们说每年必来!因为这样的乡村盛会确实罕见。据了解,参加泮村本次60年一遇的舞灯盛会,包括村民和海内外客人超过10万人。

正月十三早上8时许,三个花灯在祠堂前聚集。司仪指挥供奉各种斋品。三鸣响炮中,花灯在祠堂前拜了又拜,贺龙和醒狮分别围着花灯转动数圈,然后起程到各村。

三个花灯分别由三条不同的路线到各村舞灯,都是按照社坛、门楼、村巷的顺序进行拜见礼,一般都要拜几次,每次拜三下,并大量鸣放炮竹。整个舞灯过程非常热闹,舞灯队伍所到之处炮竹声响个不停,遍地都是炮竹彩纸,一片红色的海洋,村民们个个都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因此,很多海外华侨宁愿春节不回来过年也要选择在灯会这一天回来与亲人团聚。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