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浙江普陀山民风民俗

热情在退烧2022-08-28

浙江普陀山民风民俗

普陀山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

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普陀山宗教

相传秦方士安期生卖药东海边,曾渡海七上普陀,现存“仙人井”遗迹。 普陀山观音道场始于唐代。咸通四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经普陀山莲花洋遇风涛,舟触新罗礁,漂到潮音洞附近,置像于洞侧,称“不肯去观音”。后梁贞明二年建“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历经千年沧桑,宋、元两代是普陀山佛教兴盛期。目前,普陀山的主要宗教文化依然是佛教文化,有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三大寺院,香火旺盛。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此时普陀最为盛况,从普济寺的中门大开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

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天开洞门,阳光普照,令海内外信徒倾服。

普陀佛事

佛事,指的是“依佛法修行之事”,普陀山开山之初即有;如佛教徒依法所行供佛、诵经、斋僧、拜仟、追福、荐亡等活动,则始于宋代。宋时出使日本、高丽等国使船,经普陀山,必登山举行各类佛事,成为惯例。明万历年间,福建、温州、明州等地信徒大量在普陀山做佛事。清末民初,佛事活动渐趋兴旺,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2月21日《定海民报》载:“沈家门渔民,每逢春汛到普陀山做佛事的逐年增加,近年达到高潮。”是年7月24日,浙东行署官兵40余人在莲花洋罹难,主任俞济民召集山僧千余人在普济寺做佛事,并恭请佛顶山善余和尚、白华庵融通老和尚、前寺方丈化晌大和尚和正在闭关的妙善大和尚轮流主坛。

普陀山的观音传说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二中化身,救十二种大难。我国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模式,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

普陀山传说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进香着不远千里纷纷而来,关于观音的传说也在这儿广泛流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