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溪口地区旧时习俗拾趣(2)

慧美酱2022-04-05

拜年习俗

旧时拜年是联络和增进亲朋好友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初一和初二不出门拜年的,到初三开始。由于没有通车和自行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完全靠走路,所以拜年的时间较长。“拜年拜到三月三,只有吃,没有拿”,就是正月拜年的真实写照。拜年还讲究日子,“三、六、九”是拜年走亲会友最多的日子,如今已没有这一习俗,正月里随便哪一天都可以走亲戚。拜年也不会拜到“三月三”,一般正月十五之前就已结束,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年青的一代又要外出务工经商。

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继三十晚辞岁、春节迎岁农村又一次喜庆的高潮,因为这一天晚上有舞龙的习俗。溪口的龙有草龙、板凳龙和布龙(如今草龙、板凳龙亦不多见)。龙由龙头、龙骨和龙尾三部份组成,龙头画得惟妙惟肖,十分的相像,龙须由苣麻丝代替,也有用细布条代替;龙骨画上龙纹和龙爪,十分逼真。龙骨插满香火,在舞龙人的上下、左右舞动中煞是壮观,特别是龙头的龙眼被安上手电筒后,其光束由于照得很远,犹如神话意境。

引龙、舞龙头、舞龙尾这3个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人都可以的,而必须是经验老道的长者担任。整条龙约30多米长,要10多个劲壮小伙子才能舞动这条龙。舞龙时,鸣锣开道,龙在引龙人的哨声中有序渐进,或上下翻滚,或徐徐而行。龙过时,沿街商肆和农户早早备好了爆竹燃放,意为“迎龙”,如果龙头进了那家店铺和农户,这是十分吉利的事情,东家会自动拿出红包给引龙人予以感谢。

清明节

清明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村兴农事(蒙里蒙懂,清明下种)和祭祖宗的节日。“晴明时节雨纷纷”和“家祭勿忘告乃翁”这两首诗中的诗句就是清明“踏青”和祭祖的真实写照。这一天,在当家人(即:家长)的带领下,男的肩扛水竹,手中拿着柴刀;女的拎着蓝子,里面装着金银纸香以及纸钱、爆竹,到已去世的先辈们的坟墓前割杂草、剖土,然后燃上香烛,先烧给山公(左边),次给山母(右边),意为求他们照应先祖先辈们。然后给先祖先辈们上香,焚烧金银(意即:送金送银),事毕燃放爆竹,在先辈们的坟头上插上纸钱。新坟三年里都要在“社前”挂,旧坟清明头一天不能挂,意即给先辈们送铜送铁,没有孝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