汢客旅游网

昌江黎族制陶工艺(2)

阳伯君2022-03-14

为使烧陶过程顺利,按黎族传统习俗,点火烧陶之前,要由年长的和有技术的妇女祈祷和驱“鬼”,接着挑选一名青年男子钻木取火,再由一位老年妇女接过火种点燃柴架底的易燃物。当木柴烧成炭时,妇女们便从四面八方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干稻草盖上正燃烧的陶器上面,加助火力。稻草烧完后,陶器上形成厚厚的火灰,这时火渐渐由表入里,持续着小火状态。

两个多小时的烧制后,可以从火堆里慢慢挑出烧好的陶器。为了增加陶器的坚硬度,黎族妇女立刻用一种黎语叫“塞柴涯”的植物树皮捣烂后,取其汁液与一种叫“柴构仁”的植物放在一起浸泡,并用树叶淋在刚出火的陶器上,使之起到加固作用。经过淬火后的陶器马上变声,陶器即制作成功。

黎族制陶技艺的今天

黎族制陶术源于新石器时代,传承了我国新石器时期早期的制陶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在和现代文明的交错融合中,已显出疲态及溃退态势,土陶器早已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石碌镇保突村现有167户,980人。过去村里每户人家都会烧陶,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土陶的产量、质量、销量都限制了陶业的发展,如今该村懂得制陶的老艺人已为数不多,今年86岁的昌江县石碌镇保突村的羊拜亮老人成为了黎族制陶技艺的传承人。

羊拜亮家境贫穷,幼年跟随母亲学习制陶,把用本地粘土制作的陶器作为商品在黎族地区进行物物交换(主要换取稻谷、番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使用黎族陶器的人越来越少,黎族陶器已没有市场。但羊拜亮坚持“祖先传下来的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这一理念,始终不肯丢弃这一手艺,并把技艺传承给女儿黄玉英、孙媳文阿芬。同时,为了使这一技艺得到传承,羊拜亮还无偿制作陶器送给周边黎民酿酒、泡药、煮饭、腌制食品,努力不让黎族陶器在黎民生活中消失。

由于羊拜亮的努力,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一直得以沿袭,县文化部门2005年发掘后向国家申报进行保护。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海南省昌江黎族手工艺制陶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羊拜亮积极配合科研、文化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并积极向群众传授制陶技艺,使目前掌握这一技艺的人员达到32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