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青海 > 西宁市 > 地名

巴燕乡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巴燕乡隶属:湟源县
行政代码:630123205代码前6位:630123
长途区号:0971 邮政编码:810000
车牌号码:青行政级别:乡
人口数量:约1.2万人人口密度:100人/km2
辖区面积:119.5平方公里
  巴燕乡位于湟源县西北边陲,湟水源头,农牧业交叉地带,海拔高度在2682-4178米之间.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5度。年降水量450毫米,现有耕地3万亩,其中水浇地1万亩。林地1万亩,草山草场7.3万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有蒙古族、藏族、土族、回族。青藏铁路和国造315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乡政府所在地已燕村,距县城17公里,是西宁通往省内西、北部的门户。  巴燕——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地方。自然资派有花岗岩、红粘土、硅石等矿产资源,扎寺旅游资源。湟水河和莫尔吉河水利资源。境内有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藏传蒙古族佛教寺扎藏寺,是夏季避暑旅游休闲观光的胜地。种植业的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籽、蔬菜。适宜种植的药材有大黄、秦九、柴胡、百合、防风、天麻、合首乌等。畜牧业以养殖牛、羊、猪为主、牛羊育肥贩运业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经过全乡人民艰苦奋斗,使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卫、党建及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1、种植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退耕还林草,合理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扩大优质饲草、无公害蔬菜、蚕豆、马铃薯、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仅达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积极发展小型日光节能温室,全乡已建成小温棚近2000个。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的各项措施,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种植业整体效益明显提高,2001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561万公斤,油籽总产103万公行。已成为全县的粮油主产区之。  2、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西连牧区,东靠西宁大市场的优势,采取西繁东育、自繁自育、舍饲圈养等有效手段,大力发展牛羊贩运育肥和生猪养殖,扩大牛羊贩运育肥队伍,畜牧业养殖传统得以转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01年全乡草食畜存栏达2.3万头,贩运销售牛羊1.5万头只。  3、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处国道沿线的优势已显现出来工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二三产项目逐步兴起,股份制、外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9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8户。.
下一地名:申中乡
[以上内容由网友"Tracy"分享。]

以下与巴燕乡相关信息:

以下巴燕乡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