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贵州 > 毕节市 > 地名

河镇乡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河镇乡隶属:赫章县
行政代码:520527211代码前6位:520527
长途区号:0857 邮政编码:553200
车牌号码:贵F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24651.01万人人口密度:1397687人/km2
辖区面积:176.37平方公里
简介
恒底村  恒底村位于河镇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土地总面积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50米,无霜期 160天,年降雨量910毫米,年均气温11℃。全村……[详细]
双河村  双河村位于河镇乡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土地总面积8.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795亩,林地面积5500亩,境内平均海拔2130米,无霜期24……[详细]
双乐村  双乐村位于河镇乡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9公里,土地总面积8.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120米,无霜期275天,年降雨量910毫米,年均气温11.2℃。全……[详细]
新营村  新营村位于河镇乡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7公里,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30米,无霜期 280天,年降雨量905毫米,年均气温11.1℃。……[详细]
四方村  四方村位于河镇乡西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土地总面积10.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256亩,林地面积7050亩,境内平均海拔2120米,无霜……[详细]
海雀村  海雀村位于赫章县河镇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海拔2300米,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之一。全村辖5个村民组209户812人,其中苗族199户762人……[详细]
河坝村  河坝村位于河镇乡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土地总面积9.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241亩,林地面积5270亩,境内平均海拔2150米,无霜期2……[详细]
龙塘村  龙塘村位于河镇乡东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9公里,土地总面5.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556亩,林地面积3500亩,境内平均海拔2150米,无霜期25……[详细]
简介
红房村  红房村位于河镇乡西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土地总面积11.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530亩,林地面积6890亩,境内平均海拔2110米,无霜……[详细]
老街村  老街村位于河镇乡政府北部,与安乐溪乡青山村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2亩,林地面积5860亩,境内山高……[详细]
舍虎村  舍虎村位于河镇乡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赫章至河镇的公路从村中心所在地通过。土地总面积4.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90米,无霜期250天,年降雨量……[详细]
新寨村  新寨村位于河镇乡西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土地总面积9.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962亩,林地面积5550亩,境内平均海拔2150米,无霜期2……[详细]
河边村  河边村位于河镇乡西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土地总面积10.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80米,无霜期275天,年降雨量930毫米,年均气温13.5℃。全……[详细]
板底村  板底村位于河镇乡西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土地总面积6.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100米,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气温12.8℃。全……[详细]
油房村  油房村位于河镇乡西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土地总面积9.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254亩,林地面积6170亩,境内平均海拔2120米,无霜期25……[详细]
法冲村  法冲村是河镇乡政府机关所在地,土地总面积8.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247亩,林地面积6070亩,境内平均海拔2110米,无霜期235天,年降雨量9……[详细]
发开村  发开村位于河镇乡西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土地总面积8.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470亩,林地面积5562亩,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无霜期27……[详细]
发达村  发达村位于河镇乡东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土地总面积5.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51亩,林地面积2990亩,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无霜期275……[详细]
以则村  以则村位于河镇乡西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土地总面积9.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122亩,林地面积5420亩,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无霜期27……[详细]
花泥村  花泥村位于河镇乡北面,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土地总面积7.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21亩,林地面积3870亩,平均海拔2220米,无霜期 270天……[详细]
  河镇彝族苗族乡位于赫章县西北部,距县城81公里,毗邻云南省彝良、镇雄两县;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雨量923毫米,无霜期210天;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倒春寒、冰雹、洪涝、冷雨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差,是国务院2001年划定的国家级一类贫困乡。  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 “疾症”。基础薄弱,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问题非常突出,是全县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乡,全乡尚有13个一类重点扶贫村,6个二类村,人均纯收入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2465户,10083人,分别占总户数,总人口的35.6%、33.1%,人均纯收入为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1486户,5590人。  全乡总面积176.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214亩,辖20个村,197个村民组,6756户,30421人,其中少数民族3171户13796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1.7%、45.4%。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海雀村的海雀、学堂、先锋、长海、瓦厂五个组;新寨村的新寨、老寨、光明、松林、坪子、木厂六个组;发开村的女母、马豆、上寨、树林、发开五个组;以则村的新营、松林、环山三个组、油房村的花场、核桃二个组;恒底村的半山、中寨二个组;河边村的半山、炉房、矮子三个组;发达村的发达、营上、寨上三个组;四方村的小沟、高坎、纸厂三个组;舍虎村的上坝组,共计10个村,33个村民小组,855户4046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3.5%、13.3%,在少数民族中所占的比例为27%和29.3%,全乡从事各项工作的苗族干部共12人,其中在职行政干部4人,在职教师3人,退休行政干部2人,退休教师2人,其他事业单位退休1人,在职行政干部占全乡从事行政工作干部的13.3%。  2004年,全乡种植各种粮食作物63800亩,粮食产量11195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3公斤;国内生产总值5366.7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00万元,农业总产值4866.7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64元,纯收入3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元。  二、生存条件(自然资源优势)  河镇乡地域面积较大,有丰富的优质无烟煤、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可供开採,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地面积107212亩,森林覆盖率34.5%,有丰富的草山草坡面积43600亩,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作物种植方面,我乡是全县优质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基地,年产量在35000吨左右,除去人畜食用,每年还要销售4000吨左右到毗邻县市和贵阳、安顺等地,因其个头大、皮薄、粉质含量特别高而深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野-在我乡人工种植成功,全乡38214亩土地有近21500亩比较适宜种植半夏,种植面积由几分几亩发展到2005年的4000亩。年产鲜品由几十、几百斤增加到2005年的600吨。因其人工种植的半夏颗粒特别大,是野-的3-7倍,便于精加工,粉质含量特别高而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至今仍为出口日本免检产品。繁殖的半夏良种是毗邻县乡种植农户的-货,经过粗加工的半成品,大颗粒的被-、深圳客商高价抢走,细颗粒的被湖南等客商“通吃”,产品供不应求,只要有货,“黄帝女儿不愁嫁”。  三、基础设施情况  1、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全乡建有设备较为完善,教育教学功能比较齐备的完小7所,建有基本教室(含办公室)的教学点11处,另有6处教学点借用民房给学生上课;全乡建有教育教学功能齐备,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职业技术初级中学一所,学校占地50多亩,建有可容纳学生1500人的教学楼2幢及综合办公楼一幢。全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两基”攻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05年9月,全乡苗族4046人中,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2人,专科文化程度的2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2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60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含小学三年级以上在校生)1176人。  2、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04年底,在各有关单位的帮扶下,全乡20个村都先后修建了100-120平方米不等的村级综合办公用房。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到2004年底,全乡20个村已有16个村先后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26个村民组,3550户16420人,4550头(匹)大牲畜,20000余头(只)小牲畜的饮用水困难问题。  4、农电建设方面:到2004年底,全乡20个村有16个村163个村民小组架通了输变线路,5280户25050人告别“煤油灯”使用上照明用电。  5、道路建设方面:到2005年6月底,全乡20个村已有17个村修建了通村公路。通村公路总长82公里,贯穿17个村82个村民组,还有双乐、双河、新寨三个村未修通村级公路。  6、能源建设方面:全乡建有沼汽池23口70立方米。还有200口1200立方米沼汽池正在准备实施。  7、通讯建设方面:2001年架通程控光览,开通程控电话,全乡有2个村6个村民组290户用户装上了程控电话。2002年底修建了移动机塔,开通了移动通讯,信号覆盖我乡4个村36个村民小组,2005年6月开通了联通通讯。至此,移动信号覆盖我乡10个村100余个村民小组,拥有移动用户300多户。  四、扶贫开发情况  1、贫困状况:截止2004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只有1060元,还有新寨等三个村未通村级公路;以则等三个村未修通人畜饮水工程,三个村28个组1165户4610人,1100头(匹)大牲畜,3000头(只)小牲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困难;全乡20个村都只建有一个规模较小,设备很不完善的综合办公室,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20个村有13个村为国家一类重点贫困村,截止2004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625-825元的低收入人口2465户10083人,分别占全乡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5.6%、33.1%;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1486户,5595人。其中,需开发式扶贫人口1232户4840人,需易地搬迁扶贫人口583户1984人,鳏寡孤独残等贫困人口191户298人。  2、国家扶贫资金投入:从2003年到2005年8月底,国家投入到我乡的财政扶贫资金共540.3万元,另外,单位、部门和社会帮扶资金(含爱德资金)共计1500余万元。  3、面貌改观程度:在上级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我乡贫困面貌不断改善,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逐年减少。从2002年的14700人减少到2004年的1008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925元增加到2004年的1060元,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呈直线上升,全乡“两基”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五、生产力解放情况  到2005年8月底,全乡拥有农用运输机动车75辆,承担全乡75%的生产生活物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任务,生产力大大提高;已架通输变线路的16个村163个村民小组5280户农户中,拥有电视机和地面接收器1320套,拥有小钢磨1750台,小型饲料粉碎机630台,全乡60%的农户不同程度的都能看上电视,50%的农户能够享受到农用车、小钢磨等带来的便利,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和提高。  六、制约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制约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很多,就我乡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口众多,地少而瘦薄。全乡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3亩,基本良田只有0.25亩,粮食单产低,同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是贫困地方的“顽症”和“怪圈”,每年多生产出来的粮食和增加的收入都被多生的人口消耗掉,无剩余积累。  2、环境因素:河镇乡远离县城81公里,是全县最边远的死角乡镇,没有什么过境公路,很难享受到交通带来的便利;同时,乡内大部分地方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土地支离破碎,通村公路难以延伸到各民小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另外,海拔高、日照少、低温冷雨多,倒春寒、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户保种不保收。  3、资源因素:我乡是农业乡,全乡无一定规模的工业和乡镇企业,也无大型的金属矿藏,只有储量较丰富的优质无烟煤,但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  4、经济文化因素:河镇乡是2001年划定的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经济落后,人均纯收入最高年份(2004年)1060元,教育欠发达,文化落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  七、农业发展状况和前景  河镇乡是农业乡,95%的农户以种养殖业为主,全乡耕地面积38214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14244亩。人均基本良田只有0.25亩。  2005年,全乡种植洋芋25100亩,其中,种植脱毒马铃薯10600亩,套作13000亩,乡0在恒底、老街建立一个1000亩连片的高产洋芋示范样板点,各村建一个200亩连片的村级高产洋芋示范样板点;种植玉米24000亩,其中种植杂交玉米8500亩,地膜玉米19050亩,育苗移栽8000亩,绿肥聚垄和玉苞套作各13000亩,乡0在法冲村建立一个1000亩连片的高产玉米示范样板点,其余各村建一个200亩连片的高产玉米示范样板点。全乡农业科技含量达95%;另外种植中药材半夏4000亩,芸豆、荞麦等杂粮12200亩,蔬菜、绿肥等其它作物37550亩。  畜牧业生产情况:截止2005年6月,全乡大牲畜存栏7320头(匹),出栏350头(匹),存出栏同比增长8%;生猪存栏19400头,出栏6900头,存出栏同比增长10%;羊存栏13800只,出栏3100只,存出栏同比增长10.5%;家禽存栏42700只,出栏19500只,存出栏同比增长11%。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河镇乡也有相当大的普及程度,整个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95%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半夏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乡党委0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是狠抓科技兴农兴粮工作,下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确保全乡粮食产量稳产增收;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逐年扩大半夏种植面积,使之成为全乡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我乡的半夏种植面积开始时只有几分几亩地,产量不到1000公斤,到2002-2005年,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600亩、1200亩、1960亩、4000亩,年产量分别增加到150吨、290吨、600吨(2005年因灾减产5成)。种植半夏收入由200万元、300万元、580万元增加到2005年(因灾减产5成)1200万元,农民种植半夏收入直线上升;三是借助我乡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下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增加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从2002年到2005年,全乡大牲畜存出栏每年均上升8-11个百分点,猪羊等小牲畜存出栏每年均上升10-13全百分点,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由25%上升到35%。  八、乡党委、0工作思路及工作进展情况  乡党委、0在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调研,提出了:“农产富乡、矿业强乡、生态立乡,做好试验区发源地这篇大文章”的总体思路,并认真付诸实施。  (一)以中药材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1、制定了乡中药材发展规划。为使半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乡党委、0提出了进行半夏GAP认证工作,2005年3月聘请贵州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理事、国际发展企业(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ENTERPRISES)中国项目主任、贵州大学扶贫中心主任罗小鹏为河镇彝族苗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高级顾问。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副局长商国文对半夏的药理有效成份进行检测;请地区药监局副局长海市对半夏的药理有效成份进行跟踪监测;与贵州农科院和省科技厅合作进行为期三年的省中药材产业化重点科研课题“半夏病虫害研究”;请毕节学院为河镇半夏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  2、请毕节学院的专家为河镇乡和海雀村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将此规划请试验区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后付诸实施。  3、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力度,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乡党委0已下定决心,争取河镇至树林公路早日开工,河镇汽车站、河镇乡综合办公楼早日建成,各办事处办公用房全面改造;法冲街面硬化、亮化工程尽早实施,给河镇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暂新的面貌。  4、加大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  乡党委、0将加大力度,对河镇乡的所有学校、教学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对河镇乡卫生院及部分卫生室进行改造,完善各种设施,解决老百姓就医和上学难的问题。  虽然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相信经过党委和0的努力,不远的将来,一个暂新的河镇将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肯定的说,明天的河镇将会是美好的河镇。
下一地名:可乐乡
[以上内容由网友"Vivian"分享。]

以下与河镇乡相关信息:

以下河镇乡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