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东 > 广州市 > 旅游景区

潘家大屋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潘家大屋是清代广州首富潘振承及其族人在河南(今海珠区)龙溪乡的故居。潘氏一族从清代中叶的乾隆至道光(1736-1850)的一百多年间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同文行、同孚行,经营对外贸易,曾富甲一方,财雄势大,且热心文化教育与公益事业,科举功名鼎盛,名人辈出。潘振承、潘有为、潘有度和潘正炜是其中的佼佼者。

  潘家大屋原是龙溪乡潘家花园的一部分。潘家花园是潘振承自闽入粤,在广州河南开村建祠后,复经其子孙有度、孙有为、孙正炜等于一百多年间陆续扩建而成。其范围包括现在的龙溪首约、龙溪新街、栖栅街、潘家祠道等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8公顷的地块。园内以一口大方塘为中心,沿塘建有潘家大屋、六松园、南雪巢、看篆楼、漱石山房、义松堂、南墅、黎斋、清华池馆、听楼等十多所楼堂馆舍,形成了一组组各具特色的庭园,其间临河水榭,倚嶂楼台,绿树婆娑,花香四溢,不失为一代名园,曾极尽一时之盛。可惜岁月沧桑,今日此园除仍存留大半间潘家大屋为其后人居住外,其余已变成马路高楼与巷陌民房而不复存在了。

  潘家大屋位于同福西路龙庆北街2号,坐北朝南,约建于19世纪中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整座大屋深约77米、宽约25米,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分为三开间五进,东西两侧为卧室、偏厅、客厅、厨房等,中轴为厅堂,由前至后依次为头门、二门、祠堂、老太太厅、神厅。各门厅之间都有天井相隔,以利于通风采光。屋内还设有两条青云巷。整座建筑为砖木石结构,用料讲究,装饰华丽。周围墙壁是水磨青砖石脚,正门以花岗岩石作框,以硬木作门;厅堂为中式屋顶,西式吊架,窗装彩色刻花玻璃,融合中西的建筑风格。大屋西侧已于20世纪初被征用改建,现今只存中轴和东侧两部分,面积约1900平方米,但经百年风雨侵袭,已显得十分残旧。

  潘正炜 (1791~1850)  潘正炜(1791-1850),字季彤,号榆庭,潘振承孙,潘有度四子。他继承两代家业后,又以潘绍光名义开设同孚行,业务更为发展,是潘氏生意贸易最为鼎盛时期,仍居于十三行领袖地位,被外商尊称为潘启官三世。有资料统计,当时其家财约值1亿法郎,在华北的资产还未计在内。潘正炜既为豪商巨贾,但仍沿袭潘氏急公好义、乐助善举、周济贫困和报效国家的家风。据不完整统计…… 详细++

  潘振承 (1714~1788)  潘振承(1714~1788),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原籍福建漳州龙溪乡,后迁居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为潘氏人粤寄籍的始祖。潘振承壮年从事外贸,贩卖丝茶,颇有盈利。18世纪40年代,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同文行,业务颇为兴旺。后又联合其他9家行商设立外洋行,凭借他的手腕和财富,居行商首领地位近30年。同文行几乎垄断了与英商的生丝贸易。他设立…… 详细++

  潘有度 (1755~1820)  潘有度(1755-1820),字宪臣,号应尚,又号容谷。潘振承四子。他幼年兼承家学,饱读诗书,长成后继承父业,主理潘家同文行业务。由于深谙对外贸易之道,博得官府信任,赞其“洋务最为熟练”,业务续有发展。其后,十三行总商曾一度易人,但不久他又凭藉外贸家声誉与个人才干而再次出任,被在华外商尊称为“潘启官二世”,呼名:Puankhequa.II。后来他又开设同孚行…… 详细++

  潘有为 (1743~1821)  潘有为(1743-1821),字卓臣,号应麟,又号毅堂。潘振承次子。他不侍父营商而选取入仕之途。他博学多才,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考中举人,越两年考取进士,授职内阁中书,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唯他性情耿介,不事权贵,居京官十七年从未升迁。后受父命丁忧回乡,从此不复出仕,退闲林下,潜心砌著。他师事翁方纲,为其入室弟子,诗书俱能,画善设色花卉,诗与当时名士张……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旅游景区:陈少白广州故居
[以上内容由网友"Taylor"分享。]

以下与潘家大屋相关信息:

以下潘家大屋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