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湖南 > 湘潭 > 名人

易式谷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易式谷(1891—1938),号宝钧,湖南湘乡县东山乡塔子村人,后徙居湘乡县城关吉升门。青年时家境贫寒,18岁时被迫人伍当兵。由于他勤奋好学,在军旅中颇受重视,先后被送到保定军官学校和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历任湘军排、连、营、团长,第五十师参谋长等职。1926年,随部参加北伐。1938年1月任第二十二军(军长谭道源;第二十二军原为谭延阖部湘军,1925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官处少将处长。
  1938年4月上旬,日军在台儿庄惨败后,乃大举增兵分三路围攻徐州,企图包围歼灭云集徐州周围的中国十几万大军,以贯通南北战场,威逼武汉,同时使北平和南京的伪政权连成一气,以实现其政治、经济侵略的目的。为了粉碎日军的企图,4月中旬,第二十二军奉命参加徐州会战。易式谷随军长谭道源率部到达鲁南前线,奉令编入孙连仲鲁南兵团序列,受前敌总指挥汤恩伯指挥,并将收编的地方武装颛孙子瑜师编入第二十二军,加入以大运河为依托的邳县至禹王山防线。第二十二军进人阵地后不久,即与来犯日军发生激烈战斗,第二十二军装备较差,所持的都是一些轻武器,重武器很少。日军依仗武器好、火力强,有空军配合,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第二十二军全体官兵为保卫祖国,无不奋勇杀敌。日军白天刚占领的阵地,我军当晚又夺了回来,反复拼杀,日夜激战达三昼夜。这一场阻击战迟滞了日军矾谷师团南下合围的时间。
  4月24日,自台潍公路及津浦路集结之日军,由峄县东南经洪山南下威胁邳县。25日,邳县告急。日军多次向第二十二军阵地猛轰,第二十二军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但仍坚守阵地。
  5月上旬,日本大本营增调五个师团参加徐州会战,其由津浦路南段北上之日军于12日进逼宿州(徐州南,安徽境内),从南面威胁徐州。第二十二军奉命转移至宿州附近至贡山一线阻击日军。18日宿州失守后,第二十二军撤至宿州以东灵璧一带,在外围阻击日军。19日,徐州失陷。22日上午,第二十二军在灵璧遭到日军合围,遂向灵璧以北尹集镇突围,但很快就被日军第三师团之机械化快速部队赶上并包围。当晚谭道源集中剩余的部队实施突围。谭道源率残部且战且走,行至尹集时,当地一片麦田,正在灌浆,高可及胸。谭军长和军部副官长易式谷等六、七十人行进在麦田中,被迅速追来日军快速部队发现,日军利用装甲车上的火力,扫射达一个多小时,副师长彭璋、参谋周自元等壮烈牺牲,副官长易式谷重伤,卧地无法动弹。军长谭道源、军参谋长李家白化装逃出。后日军在清理战场时,发现易式谷并未死,并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谭道源的名片和私章,又见他生得高大威猛、孔武有力,误以为易式谷就是谭道源。日军于是大肆宣传,洋洋得意,以为生俘了一个中国军长。李宗仁回忆录中谓:"日军俘虏了一个谭道源的勤务兵,并在其身上搜出了一张谭军长的名片,便以为生俘了谭道源军长,而大肆宣传,闹出个大笑话。"(《李宗仁回忆录》第七百四十七页)在谭道源脱险回到大后方后,日军因难以自圆其说,乃将易式谷押往天津,刑讯逼供,硬要他承认自己就是谭道源,以便于日方摆脱尴尬的局面。在刑堂上,易式谷坚贞不屈,口口声声说:"老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不是谭道源就不是谭道源!”日军无奈最后将其杀害,易式谷壮烈牺牲。
  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战史称:“铃木快速部队20日急袭在尹集的第二军(应为第二十二军)司令部,军长谭道源中将被俘(负伤后死去)。这位军长像个武人,很出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六十七页)该书中所称"像个武人,很出色"的非谭道源军长,而是谭的副官长易式谷。
  1987年,根据民政部(83)优46号档第一条规定,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湘民优(87)007号批复,追认易式谷为革命烈士。
下一名人:毛岱钧
[以上内容由网友"Michael"分享。]

以下与易式谷相关信息:

以下易式谷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