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孙故事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孙故事村隶属:鹏泉街道
行政代码:371202004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孙故事村位于莱城东5华里处,南临汶河,北倚大桥村,西与石家庄毗邻,东邻莱芜经济开发区。205国道纵穿南北,泰莱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方便,市场繁荣。占地596.8亩,440户,958人。  过去村里虽然没有出过达官显贵,名门望族,但闻名乡里、小有名气的文人名流,却不乏其人。道光初年的孙仲义,官封九品,例授承德郎;孙汉鼎,曾为四川兵马提督。咸丰十一年八月十日,兵匪入境,全村赴城避难,李氏父子-训、李宝树纠合乡邻,结为义团。父子身先士卒,与敌拼斗,奔至崇阁寺,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乱枪刺死,父时年36岁,子年仅18岁。孙正范幼入私塾,学习刻苦,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善书法,写过很多碑文。孙氏族谱就是他亲笔所书,字迹工整,笔力刚健,形态娟秀,无一懈笔。李国杰,字冠三,曾任莱芜县教育局五科科长;孙崟,字金山,生于1904年,幼入私塾,后考入莱芜高等学校,毕业后任乡村教师。1938年加入中国0,历任莱芜县一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1941年6月27日在桃花峪英勇就义,时年38岁。孙正域,字圣符,是本村有名的教书先生,曾为革命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孙松,1952年参加过全国民兵代表国庆大检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孙故事村之所以人才辈出,是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传统教育氛围分不开的。除明清时期的几处私塾之外,早在民国初年,以孙仲三、李国杰、孙崟、孙圣符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人士,最早接受新教育思想,不拘一格,招贤纳士,从外村招聘了亓同币、毕前三等知名人物为教师,由程故事、孙故事出资,于民国三年在孙故事村镇武庙后,率先创办了萃英小学。开设了国文、算术、修身、习字等学科,师生共同绿化校园,栽植了木瓜树一棵,蟠桃两棵,松树一棵,铸造点钟一块,至今保存完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仅有300多口人的小村,居然有30人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加入了中国0,11名热血青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时候村里成立了农救会(会长孙长孝),妇救会(会长纪荣芳),民兵队(队长孙正福),儿童团等组织。孙故事的民兵除为本村站岗放哨以外,还经常配合区武工队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打了许多漂亮仗,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1950年村里办起了识字班、夜校,恢复了小学,从此孙故事村又步入了文化教育的新时代。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孙玉山、孙爱心、孙景山、孙锦心、李忠祥、孙秀萍、孙元芬、李忠习、李忠业、狄省三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有40多人考人大中专院校,其中李建伟被烟台大学保送为北大硕士研究生。  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1952年冬,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与程故事、小故事、大故事、官厂、石家庄等六村联合成立了“群力高级农业合作社”,孙明心为村分社社长。1958年加入了矿山人民公社,全村分为6个生产队,分配原则是人七劳三。1962年在东沟、西沟修起了两座小水库。1969年全村通了电,开创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历史新阶段,并建起了磨房,安上了高音喇叭,家家用上明亮的电灯。1972年在“农业学大寨”期间打机井4眼,修建扬水站两座,扩大了灌溉面积,全村实现了水利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里又办起了汽车大修厂、袜子厂、纸箱厂、养猪场、建筑队等十几个村办企业。近几年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有的搞起工程承包,有的从事室内装修,有的开起旅馆饭店。他们懂经营,会管理,成了村里的经济大户。赫赫有名的农民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孙华心,就是一位有胆识、敢想敢干、既有经济头脑、又有超前意识的大能人、实干家。  近几年,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不断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屋住宅由原来的草房变成了新瓦房、新楼房。孙故事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正以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以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沿着改革开放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
下一地名:上陈家峪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Brooke"分享。]

以下与孙故事村相关信息:

以下孙故事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