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莱芜 > 地名

王家楼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王家楼村隶属:牛泉镇
行政代码:371202103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王家楼村坐落于汶河西南岸,莱芜最西南端。清朝康熙十五年(1677年)王姓由王小庄迁此建村。王氏两兄弟开山凿石,修建草房两间,因建房势较高,形近小楼,故起名曰王家楼。  据《莱芜县志》载,王家楼村清末属莱芜县圣井保。民国初年属第五区,1945年属莱芜县圣井乡。1958年圣井区分为牛泉、圣井两个乡,王家楼属圣井乡。同年10月,乡改为人民公社,翌年圣井乡并入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改为牛泉镇,1982年王家楼改为“凤仪庄”,隶属牛泉镇至今。  王家楼村建村时只有王姓,其后陆续迁来张、李、吴等姓。族姓之间友好相处,相依为命,在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民国初年,村中有一秀才叫李和成,家境贫寒。他为了让孩子读书识字,腾出自己的两间房子当学堂,教徒弟们读《百家姓》、《三字经》。他教书不分贫贱富贵,一视同仁。只有在月底年末之时收取一点谷物,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实在无谷物可交者,也就作罢。在他的精心教诲下,村0现了远近闻名的中药先生李和庆,出类拔萃的书法家李见可。人们敬重这位“王家楼的文化先躯”,他死后人们为他树碑立传,以启迪后人。  抗日战争时期,不足300人的村庄,为国捐躯的烈士有3人。他们离开了亲人,把热血洒在抗日战场上。有84岁的残疾军人李建甲,在淮海战役中,为了保护炊事班的战士,被敌人的飞机炸去了左腿,现在仍然拄着双拐,劳作不辍。已故老人张乃恒,曾任儿童团长,给八路军站岗放哨,后任民兵连长,带领村民打击-反动派,打土豪分田地。由于叛徒出卖,他被-反动派逮捕。敌人把全村的青壮年都关押起来,让张乃恒供出谁是民兵和0员,张乃恒强忍敌人的严刑拷问,宁死不屈,只字不吐,表现出革命战士的坚强风范。  著名的莱芜战役中,王家楼村的民兵积极支前,踊跃为解放军运送弹药和军需物资,许多人累病途中。妇女们自动组织起来,日夜做军鞋,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前线将士的心意。  解放后,王家楼村的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954年冬,王家楼村的人民组织互助组,办农业合作社,按“地四劳六”的分配制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8年大早,村民奋起抗旱,在村西、村北打大口井两眼,直径5米,深20米,缓解了旱情。社长李见庭带头从离村二里外的原古井开辟一条水渠,一直延伸到村中,方便了村民饮水。1973年,村民在村西建起二级扬水站把水引至村东,使水浇地增加到200余亩。自古靠天吃饭的农民,看到汩汩流水乖乖地流到大田,喜上眉梢。1974年,村民们修公路40多华里,接通了与周围各村的交通,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四通八达。在村东修暗水池一座,使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彻底改变了王家楼村吃水困难的历史。  王家楼村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耕读继世”是人们的老传统。1984年春,全村村民每人捐资25元,盖起了8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投资5000余元购置教学仪器,使孩子们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后生们也大长志气,孜孜不倦,奋力拼搏,学业有成。现有2人已大学本科毕业,12人专科毕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  自建国以来,王家楼村人才辈出。1960年至1968年,李和敏同志任山东省宣传部组织委员,李和昌同志曾任莱芜税务局副局长。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王家楼村的人民也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入辉煌的21世纪,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条通往幸福繁荣的阳光大道。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下一地名:祥沟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Carl"分享。]

以下与王家楼村相关信息:

以下王家楼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