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江西 > 上饶 > 名人

吴先喜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吴先喜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江西横峰青板桥一户农民家里。幼年时在家乡私塾读书,后曾一度到铅山县河口中学初中班学习。12岁时因家境日益困难,-停学回家参加农业劳动,农闲时还得外出挖煤,过着贫困艰苦的生活。
  1925年(1925)夏,共产党派黄道到家乡横峰搞农-动。民国15年秋,横峰县成立党支部,适值北阀军进入江西,在党的领导和北伐军的支持下,横峰县农-动迅猛发展,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在横峰各地纷纷成立。吴先喜热情参加青板桥的农民协会,积极参与“抓土豪,烧契约”等革命活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李烈钧在上饶成立江西省政府,与地方封建势力相勾结,于当年5月派军进驻横峰、弋阳,镇压农民革命运动。许多村庄被烧毁,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在-笼罩下,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当年11月,方志敏在弋阳九区窑头村召集赣东北5县党员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决定:重整旗鼓,组织农民-,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会后,方志敏、黄道、邵式平、方志纯、吴先民等分头深入农村,秘密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革命团。为时仅一个月,整个横峰就组织起80多个农民革命团,团员达2000余人。吴先喜是青板桥农民革命团的主要领导人。农民革命团组织起来后,农民们暗地做好红旗,并且以打野猪为名,把土枪土炮集中起来,积极准备武装起义。至12月10日,方志敏在横峰楼底兰家亲自指挥农民起义,揭开弋(阳)横(峰)起义的序幕。12月17日凌晨,吴先喜、吴先明、黄立贵率领青板桥2000余农民在青板桥王荆庙慷慨誓师,宣布起义。起义后,农民们愤怒批斗唐鉴炎、洪示范两个大土豪,烧毁地主的借据、田契,没收地主的财产,罚没银元数千元,给土豪以严重打击。接着登记户口,扩充农民革命团的团员千余人,组织农民自卫军。在农民起义中,吴先喜不仅立场坚定,而且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当年底经吴先民介绍,先喜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28年任中共横峰县青板区委委记和青板区农民自卫军的领导。
  农民起义不久,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联合向起义区围攻。由于敌众我寡,吴先喜便率领农民自卫军上山打游击。他与农民群众生死与共,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群众的安全。有一次敌人一个连进攻明山岗,而他当时率领的农民自卫军仅20多人,两条步枪,无法与敌人硬拼,只好掩护群众撤退,当敌人快追近时,他机警地带领大家隐蔽在芦苇丛中。为迷惑敌人的去向,他忍痛把自己年仅4岁的小孩冒险放在桥上,嘱其自由玩耍,不要回答敌人的问话,终于摆脱敌人的追踪,保护了群众的安全。
  1929年吴先喜调到上饶县任代理县委书记兼上饶独立团某营的教导员。1930年夏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影响下,赣东北红军与闽北红军合组为红十军进攻九江,根据地只留下一个营的兵力约300余人。国民党乘机纠集上饶、横峰、铅山、玉山、广丰5县的靖卫团共2000余人向上饶等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吴先喜采用“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等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敌人周旋达半年之久,保存了革命力量,直到红十军返回根据地,合力击退了敌人的围攻。
  1931年吴先喜调到闽北任闽北独立团政委,团长是他少年时的好友黄立贵,两人共同战斗,亲密无间。在崇安赤石的一次战斗中,黄立贵不幸负伤,先喜奋不顾身,冒着敌人的炮火,亲自把黄立贵背下阵地,并命令妻子薛海莲(警卫队指导员)率领警卫队阻击敌人,使部队和负伤的团长得以安全转移。
  1932年初,吴先喜调任铅山县委书记,由于他勤奋学习党的政策,善于发动群众,因此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铅山县根据地得到迅速的发展,由原来紫溪镇一块中心根据地,发展到陈坊、吴坊、石塘,直到永坪,大半个铅山县都成立苏维埃政权。1933年9月,国民党21师一个团进攻紫溪镇,而当时苏区的主力红军只有一个独立营,兵力处于劣势,吴先喜立即发动全县的游击队、赤卫队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共同作战,把劣势变为优势,全歼敌军一个团,保卫了苏区的安全。
  当年12月,光泽苏区被国民党军占领。1934年4月,闽北分区委决定在建阳黄坑建立中共光泽中心县委,以恢复光泽的革命根据地。吴先喜调任为中共光泽中心县委书记兼西南独立团政委。6月他带领独立团400多人,包括挨丝炮队和光泽原苏区干部蔡诗珊等4人,进军光泽北区。当部队到达霞阳时,光泽实力最大的民团黄树藩部闻风而逃。先喜率领部队乘机出击,先后消灭司前的大刀会1000多人和长庭的大刀会80多人,并处死几个顽固的头目。在取得这些重大胜利的基础上,中共扫帚尾、高家、茶陂3个区委相继建立。从此,光泽北区的革命烈火又重新燃烧起来。
  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先遣队也离开赣东北,开赴皖南前线。12月国民党纠集中央军5个师、1个旅和闽赣两省部分地方保安团的兵力共10万余人,乘机围攻闽北革命根据地,而这时闽北红军只有5000人左右,形势十分严峻。1935年1月25日,国民党派两个师的兵力南北夹击闽北苏区首府崇安县的大安,闽北分区委机关和红军-转移。2月12日闽北红军在崇安的村头进行整编,组建成闽北独立师,分4个团,由黄立贵任师长。14日独立师4个团分头打出外线,开辟游击根据地,分区委机关仅带一个教导队80余人相机行动。当分区委机关转战到铅山县的东坑时,不料敌人已尾追到篁村,相距仅15华里。在这个危急时刻,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竟乘机只身叛变投敌。黄道发现情况后,连夜率领分区委机关和教导队向桐木关转移。拂晓,机关和教导队刚到达桐木关,不料李德胜又带着一个团的敌人紧紧尾追而来。当机关和教导队再次转移到三港时,幸好碰上在此地开展活动的吴先喜率领的独立师第四团。两军会师后,吴先喜率部抢先占据有利地形,当敌人追至三港时,他奋勇指挥部队,集中火力重创来追之敌,确保分委机关和黄道等领导的安全。3月初,先喜被任命为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在这极端困难的时刻,他勇于挑起指挥部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重担。
  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提高红军的军威,吴先喜千方百计寻找打击敌人的有利时机。当年5月他得悉苏区边境重镇上饶县甘溪镇的守敌只有3个连,重兵器只有几挺机枪,兵力比较薄弱,于是亲自带领独立师二、四两个团共干余人,采取以少数兵力诱敌出洞,然后以优势兵力伏击来追之敌的战术;击毙敌军数十人,俘敌8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几十支,而红军无一伤亡,打了一个威震闽赣边境的大胜仗。甘溪战斗的胜利,使敌人闻风丧胆。
  同年8月,根据黄龙岩扩大会议精神,闽北分区委决定派吴先喜与邵武独立团政委刘文学一起带领部队300余人,进入江西的资溪、光泽、贵溪三县交界的地带,开辟资光贵革命根据地,在光泽柴家建立起中共资光贵区委,由刘文学任区委书记。吴先喜在协助刘文学稳定局势,开展工作后,仍率部回到闽北分区委机关与黄道一起共同战斗。刘文学带领80多个精练的干部和战士单独留在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后区委发展为中心区委。由于敌人的“围剿”与-,他们与闽北领导机关曾一度中断联系。
  1936年4月闽北闽东两个根据地的联系打通后,叶飞和黄立贵商定召开闽东闽北两个地区的联席会议,研究两个根据地联合统一的问题。吴先喜率部护送黄道前往政和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洞宫山会议。会议决定:两个根据地合并,成立中共闽赣省委,黄道任省委书记,吴先喜为省委常委。同时商定成立闽赣省军区,叶飞任省军区司令员,吴先喜任省军区副政委兼闽北独立师政委、独立师第四纵队(团)司令员和政委。同年6月,黄道从政和洞宫山回到崇安岚谷以后,从敌人的报纸上发现刘文学仍率部在资光贵地区坚持斗争,便派吴先喜和闽北独立师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鲍永泉率部200多人前往资光贵地区设法与刘文学取得联系。通过地下交通站的活动,他们终于在贵溪的闵坑会师。两军会师后,根据闽赣省委指示,成立闽赣抚东军分区,吴先喜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文学任副司令员,鲍永泉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决定撤销资光贵中心区委,成立中共资光贵中心县委,吴先喜任书记,刘文学任副书记。在吴先喜的领导下,部队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主动出击外线,深入敌占区,相机打击敌人。有一次他带领部队到光泽火烧关活动,敌人跟踪追来,他指挥部队在山头准备好大量石块,等敌人冲上山来,让石块从山头滚滚而下,砸毙敌军100多人,红军不费一枪一弹,打了个大胜仗。
  1936年12月,吴先喜与鲍永泉率部60余人到光泽柴家活动,当部队到达后,吴先喜看到田里有人劳动,他就带领战士五、六人去找原来认识的党员了解情况,其余人员由鲍永泉带领在山上隐蔽。刚好这时,在这一带执行搜索任务的一个团的敌人发现了他们,立即分两路包抄而来,吴先喜等来不及上山,被敌人重重围住,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不幸壮烈牺牲,终年仅28岁。先喜遗体原葬于光泽柴家,1957年8月1日迁葬于光泽革命烈士陵园。
下一名人:谢锐
[以上内容由网友"Margaret"分享。]

以下与吴先喜相关信息:

以下吴先喜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83.com